820銀 / 820Silver
金 / Gold
16 x 16 x 15.5 cm
2021
每個當下,正在流逝的美好的日子哪⋯⋯。運用經典懷舊的器型,並將銀器染黑,以呈現歲月。繼而將隱喻著「美好」的黃金熔入器體,結合皺縮技法,創造出幽微粼粼的流動視覺感。器物恆常如故,難以捕獲的時光折射流轉,正傷逝每一個當下都不可能再現重來,瞬眼只見器物靜謐,亙古如初,長樂未央。
925銀 / 925Silver
純銀 / Silver
銅 / Copper
劍山
25 x 25 x 33 cm
2002
蛋形容器內有三個觀看的窗口:一個是貫穿容器底部佈滿鐵鏽的狹隘甬道,其中放置一個生滿鐵鏽的劍山,然而劍山上空無一物;然後往上與底層甬道呈交錯的是貫穿容器中心位置的另一個甬道,此甬道仍然佈滿鐵鏽,中段有幾枝樹枝頂立於其間,然而穿過此甬道後,樹枝卻消失不見,是失去了根的樹枝,且亦漸漸沾惹了鐵鏽;再向上從容器開口向下觀看,只見暗沈交錯、充滿鐵鏽的容器內,開出一朵潔白耀眼的花朵。此花朵的生命力極強,身處動盪的、貧瘠的環境中,沒有土壤的滋養,代替的是劍山的威脅,輸送養份的枝幹也漸漸枯萎,且被截斷於甬道中,不過花朵卻依然堅強綻放。
820銀 / 820Silver
金 / Gold
7 x 7 x 16.5 cm
2021
每個當下,正在流逝的美好的日子哪⋯⋯。運用經典懷舊的器型,並將銀器染黑,以呈現歲月。繼而將隱喻著「美好」的黃金熔入器體,結合皺縮技法,創造出幽微粼粼的流動視覺感。器物恆常如故,難以捕獲的時光折射流轉,正傷逝每一個當下都不可能再現重來,瞬眼只見器物靜謐,亙古如初,長樂未央。
925銀 / 925Silver
20 x 20 x 36 cm
1996
使用照相腐蝕與銀器製作結合,嘗試將平面影像與立體物件結合,影像一直是我喜歡的元素。而延續這樣的想法,將二度空間的平面影像置入三度空間的立體物件時,平面影像因為立體物件的外形、質感、色澤等影響而產生了變形,使原本已富含意喻的影像更形弔詭、神秘,而原本造型單純的物件也呈現一種模糊、曖昧的動感,瓶口的耳朵影像因為銜接一個神秘幽深的洞口,及其下網納天籟及人聲的瓶身,而凸顯或附加了傳聲及吸納的功能。
999銀 / 999Silver
胡桃木 / Walnut
沙比利 / Sapele
生漆 / Lacquer
12 x 9.5 x 11 cm (l)
11 x 9 x 11 cm (r)
2015
自在兒郎在殫精竭慮的一日之末,哼著小調歸家,非是只有心心念念胡不歸的人兒所在之處才可謂家,獨身單影的品茶時光,同掌中的提梁個人壺一般,圓潤且風情萬種,喜怒哀樂瞬眼即過。
999銀 / 999Silver
820銀 / 820Silver
紫檀 / Rosewood
生漆 / Lacquer
14 x 11 x 15 cm
2016
寺間蟬音眇眇,鐘聲將盡。密雪堆壘,飽滿厚實的壺身佐以穩固的提把;雪融與天一色,憑空生出一般光風霽月;薄雪依稀,漫生清亮天光,踏徑黯然。無邊無際,了無人煙之處,曾經雪白的大地冷漠地褪去冬意,無人聽聞,那曾經的雪,可謂存在否?
999銀 / 999Silver
820銀 / 820Silver
黑檀 / Ebony
柚木 / Teak
生漆 / Lacquer
12 x 14 x 7 cm
2015
銀壺的導熱極佳,然而一體兩面,銀材保溫能力不若陶瓷所製之壺器,而木材中木質部不再輸水的中空細胞飽含空氣,正適於熱能的絕緣與溫度的維持,在「用」之中,木質外衣與銀壺內裏相互依存。茶水以火烹煮,綻放茶葉於壺內,口含銀壺沏茶的芬芳,包覆以木衣,保存一壺沁指暖心的茶溫,也沈靜一片繽紛踏實的夢想,路向前行。
999銀 / 999Silver
820銀 / 820Silver
鐵刀木 / Senna Siamea
生漆 / Lacquer
19 x 12 x 6.5 cm
2016
城郊月色黯然,山間薄霧朦朧起,打簾窺望玉川子,不料清風生兩腋,滌煩而忘歸。簾朧壺身寬而扁,壺嘴短豎微彎,然壺蓋周圍高突的空間蘊含冉冉茶香,系列二壺壺鈕凹凸相補,相知相合,相交相惜。
999銀 / 999Silver
黑檀 / Ebony
紫檀 / Rosewood
生漆 / Lacquer
17 x 10 x 10 cm
2016
同飲系列以其壺口寬闊,肚納海量為名。壺鈕不對稱切割,後把僅上側與壺身相連。瀟瀟灑灑,持把注湯,談笑間意氣風發揚起千里風塵,須修幾何年之緣,與君同桌共席?
999銀 / 999Silver
820銀 / 820Silver
黑檀 / Ebony
紫檀 / Rosewood
生漆 / Lacquer
17 x 11 x 7 cm
2016
唐 施肩吾詩言:「煎茶水裡花千片,候客亭中酒一樽。獨對春光還寂寞,羅浮道士忽敲門。」
曾經被視若珍寶之物,存納於腰間袖口那小小的荷包,個人壺面雲淡風輕的布紋皺摺,彷彿不明白內心的含金納玉,似寒還暖。
999銀 / 999Silver
820銀 / 820Silver
鐵刀木 / Senna Siamea
生漆 / Lacquer
16 x 12 x 15 cm
2014
生活與經歷所堆積的智慧細密地鑲嵌在老者的皺紋間,樹下沏一壺茶,遙望當年,雄姿英發的臉龐,哪容得下這些深河與溝渠。金屬與木質的結合,象徵大自然中不同媒材的相生相依,木把溫潤,銀壺內斂,在茶席中散發氤氳穩重的光輝。
999銀 / 999Silver
黑檀 / Ebony
生漆 / Lacquer
12.5 x 10 x 10.5 cm
2016
物件與你維持怎樣的連結?敘物系列表達創作者對於器物的看法,物不求多,但求實在耐用,簡潔內斂的優雅線條,以銀材搭配木頭擷取材質風華,壺身純銀而把不燙手,飲酒泡茶隨情隨景。而人與物件的關係,同樣可被推演至與人之間的連結,存仁義,起俠心,原則之內鞠躬盡瘁,浮白言歡,一生情誼只在剎那永恆。
999銀 / 999Silver
檜木 / Cypress
生漆 / Lacquer
12 x 16 x 8 cm
2015
柔和且格外有分量的壺身帶著農家的純樸氣息,然而隱藏在檜木柄上細細鑲嵌的銀豆,輕訴著手藝人曠時地用心伺弄,主家有如龍潛在淵,或晴或雨,與叢叢桑木對飲,心自清明。
999銀 / 999Silver
820銀 / 820Silver
黑檀 / Ebony
沙比利 / Sapele
生漆 / Lacquer
19 x 11.6 x 11 cm (l)
18.5 x 14.5 x 11 cm (r)
2015
春末入夏,伏蟲齊放,杯弓蟲影掩不住勃勃的生機。提起壺鈕,指腹上細緻的木鈕彷彿被擦去了天生的紋路,壺蓋上的山河起落間,再添些茶葉,「磨成不敢付僮僕,自看湯雪生璣珠」,伴隨夕陽後的晚蟲合鳴,與語敘舊。
999銀 / 999Silver
820銀 / 820Silver
紫檀 / Rosewood
生漆 / Lacquer
13 x 10 x 14 cm
2016
寺間蟬音眇眇,鐘聲將盡。密雪堆壘,飽滿厚實的壺身佐以穩固的提把;雪融與天一色,憑空生出一般光風霽月;薄雪依稀,漫生清亮天光,踏徑黯然。無邊無際,了無人煙之處,曾經雪白的大地冷漠地褪去冬意,無人聽聞,那曾經的雪,可謂存在否?
999銀 / 999Silver
黑檀 / Ebony
生漆 / Lacquer
13 x 10 x 15.5 cm
2016
物件與你維持怎樣的連結?敘物系列表達創作者對於器物的看法,物不求多,但求實在耐用,簡潔內斂的優雅線條,以銀材搭配木頭擷取材質風華,壺身純銀而把不燙手,飲酒泡茶隨情隨景。而人與物件的關係,同樣可被推演至與人之間的連結,存仁義,起俠心,原則之內鞠躬盡瘁,浮白言歡,一生情誼只在剎那永恆。
999銀 / 999Silver
檜木 / Cypress
生漆 / Lacquer
15 x 10 x 14 cm
2015
柔和且格外有分量的壺身帶著農家的純樸氣息,然而隱藏在檜木柄上細細鑲嵌的銀豆,輕訴著手藝人曠時地用心伺弄,主家有如龍潛在淵,或晴或雨,與叢叢桑木對飲,心自清明。
999銀 / 999Silver
820銀 / 820Silver
黑檀 / Ebony
鐵刀木 / Senna Siamea
生漆 / Lacquer
12 x 7 x 7 cm
2014
生活與經歷所堆積的智慧細密地鑲嵌在老者的皺紋間,樹下沏一壺茶,遙望當年,雄姿英發的臉龐,哪容得下這些深河與溝渠。金屬與木質的結合,象徵大自然中不同媒材的相生相依,木把溫潤,銀壺內斂,在茶席中散發氤氳穩重的光輝。
999銀 / 999Silver
820銀 / 820Silver
鐵刀木 / Siamea
生漆 / Lacquer
19 x 11 x 7 cm
2015
生活與經歷所堆積的智慧細密地鑲嵌在老者的皺紋間,樹下沏一壺茶,遙望當年,雄姿英發的臉龐,哪容得下這些深河與溝渠。金屬與木質的結合,象徵大自然中不同媒材的相生相依,木把溫潤,銀壺內斂,在茶席中散發氤氳穩重的光輝。
999銀 / 999Silver
黑檀 / Ebony
生漆 / Lacquer
17 x 11 x 8 cm
2016
物件與你維持怎樣的連結?敘物系列表達創作者對於器物的看法,物不求多,但求實在耐用,簡潔內斂的優雅線條,以銀材搭配木頭擷取材質風華,壺身純銀而把不燙手,飲酒泡茶隨情隨景。而人與物件的關係,同樣可被推演至與人之間的連結,存仁義,起俠心,原則之內鞠躬盡瘁,浮白言歡,一生情誼只在剎那永恆。
多種媒材
Various Mediums
多種尺寸
Various Dimensions
透過肢體勞動,作為心的修煉,逐漸形成滿載意志的銀器,使作品成為心的延伸。能感受自我,感受日常存在,這是我想要的生活,也是我豐盛饗宴的開始。
透過肢體勞動作為心的修鍊,以手形心,逐漸形成滿載意志的銀器,使作品成為心的延伸。
能感受自我,感受日常存在,這是我想要的生活,也是我豐盛饗宴的開始,
2012〜迄今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工藝設計學系專任 教授
2010〜迄今 國立台灣大學 戲劇學系兼任 教授 台灣珠寶金工創作協會 理事
2008〜技能檢定「金銀珠寶飾品加工」職類乙級學科試題命製委員
2003〜技能檢定「金銀珠寶飾品加工」職類乙級技能士技能檢定監評委員
1998〜技能檢定「金銀珠寶飾品加工」職類丙級技能士技能檢定監評委員
1995〜96 英國倫敦市政廳大學(London Guildhall University)應用藝術及視覺文化碩士
(MA in Applied Art and Visual Culture with Distinction)主修:金屬物件創作
1994〜95 英國倫敦市政聽大學(London Guildhall University)金銀器、珠寶及相關工藝學士後證書
(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in Silversmithing, Jewellery and Allied Crafts)主修:銀器鍛造、珠
寶設計製作及相關工藝
1994 通過鑑定考試,正式獲領英國皇家寶石學會珠寶鑑定院士(FGA)
1993〜94 修習英國寶石學會暨寶石鑑定所
(Gemmological Association and Gem Testing Laboratory , GAGTL)FGA 課程
1992〜1994 鐵網珊瑚首飾織繡藝術中心執行經理
1989〜1992 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學士,主修:服裝設計
1982〜88 嘉南藥理學院,主修:藥劑學
2015 獲選為大墩工藝師
2013 2013 國際金屬藝術展 銀獎
2013「1895 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系列大展暨學術論壇-中國當代金屬藝術展」 優選獎
2009「2009 當代國際金屬藝術作品展暨學術研討會」 銅獎
2005 文建會人才培訓計畫-工藝師赴澳洲實作研習
2004 入選台灣創藝產品
2002 第十屆台灣工藝設計競賽 優選
2002 台灣生活用品評選暨展覽 最優獎
2001 第九屆台灣工藝設計競賽 入選
2000 第八屆台灣工藝設計競賽 首獎-文建會主任委員獎
2000 第八屆台灣工藝設計競賽 入選2 件
1999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創作補助
1996 英國 The Worshipful Company of Goldsmiths,1996 金屬創作競賽,首獎(參賽包括金工、珠寶、銀器暨應用工藝創作)(1996 Crafts & Design Awards for Excellence in the crafts ofGoldsmithing, Jewellery,Silversmithing & Allied Crafts ,First Prize)
1996 英國The Jerwood Foundation,1996 銀器設計與技藝競賽,推薦獎(The Prizes for excellence in Design & Craftsmanship in Silversmithing,Commended)
1996 西班牙 MENCORCA,歐洲珠寶及飾品展(Euro-Bijoux & Accessories),歐洲設計師珠寶及飾品設計競賽,推薦獎
1996 英國倫敦市政聽大學(London Guildhall University),最傑出畢業獎
2019「府城榮光」台南美術館開幕聯展
2018「豐.盛-於所在之處開始-趙丹綺銀壺茶具個展」鶯歌富貴美術館
2017「捨.拾-趙丹綺銀器創作個展」富貴三義美術館
2016「凝粹.釋放」台韓金工工藝交流展,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
2016「福州浦田工藝展」浦田市工藝美術城
2015「天津美院-臺藝大教師交流美展」中國天津大學
2015「大敦工藝師聯展」台中,文化中心
2015 「2015.7 金屬工藝大賽評審邀展」台北,黃金博物館、美國National Ornamental Metal Museum, TN
2014「新竹美展」新竹文化中心
2014「crossover-invited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台韓聯展-韓國首爾Depco art center gallery
2014「木布轉金.漆彩玻陶工藝教授展」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雅堂館
2013「2013 國際金屬藝術展」中國,北京世紀壇
2013「第一屆韓國首爾國際珠寶藝術展」南韓首爾弘益大學當代藝術館
2012「韓國大邱大學國際交流展」韓國慶山市
2010「Sailing to the Future」 中、日、韓當代金屬藝術展。奈良,日本
2009「2009-當代國際金屬藝術作品展暨學術研討會」中國,北京
2008 美國Biennial 琺瑯作品國際評選展。美國珐瑯協會,美國
2005「We Are Here, Here We Are」珠寶金工聯展。澳洲Adelaide-Jam factory
2002「2002 年台灣當代工藝澳洲日本巡迴展」
澳洲崁培拉市澳洲國家大學美術學院展覽館
南澳阿德雷得市福林德斯大學藝術博物館
2002「工藝之夢」第十屆台灣工藝設計競賽得獎作品展
1996 英國倫敦第40 屆國際珠寶展-設計師聯展
1996 歐洲珠寶及飾品展(Euro-Bijoux & Accessories)。西班牙 MENCORCA,Sebine Feria International de Bisuteria 主辦,代表英國參加設計師聯展
2020「2020新北市國際金屬工藝大賽」評審委員,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主辦
2018「2018新北市國際金屬工藝大賽」評審委員,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主辦
2015「2015 Itami International Jewellery Exhibition」日本伊丹國際珠寶展覽評審委員
2015「2015台灣優良工藝品評鑑」評審委員
2015「2015 台灣國際金屬工藝大賽」評審委員
2014「2014 台灣工藝競賽」傳統工藝組評審委員
2014「2014 新竹美展」評審委員
2013「第四屆全國金屬工藝大賽」評審委員
2012 國立故宮博物院「皇家風尚:清代宮庭與西方貴族珠寶特展」服務案採購評審委員
2011「第三屆全國金屬工藝大賽」評審委員
2010「2010 台灣工藝競賽」創新設計組評審委員
2010「99 年度臺北縣政府客家文物典藏審查」評審委員
2008「金工創作國際交流-前進國際舞台菁英計畫」評審委員
2008「第二屆全國金屬工藝大賽」評審委員
2007「第一屆全國金屬工藝大賽」評審委員
2006「台灣大百科-金屬工藝」詞條審查委員
2006「第六屆國家工藝獎」金工類初審委員
2004「第四屆國家工藝獎」金工類複審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