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陶瓷 / Ceramic
漆 / Lacquer
55 x 24 x 64 cm
從慣用的化妝土運用,與東方紋飾雕刻結合,到柴燒質感之變化,乃至大型陶板製作。總期望於當代藝術領域中,能有屬於東方元素之陶藝面相。也期盼屬於自己的創作模式與作品脈絡,依然仍往前繼續成長。
陶瓷 / Ceramic
漆 / Lacquer
30 x 27 x 34 cm
因人為的破壞而造成氣候之變遷,北極冰山已快速在消溶,乃造成自然生態與生物的危機。
陶瓷 / Ceramic
漆 / Lacquer
88 x 28 x 66 cm
從慣用的化妝土運用,與東方紋飾雕刻結合,到柴燒質感之變化,乃至大型陶板製作。總期望於當代藝術領域中,能有屬於東方元素之陶藝面相。也期盼屬於自己的創作模式與作品脈絡,依然仍往前繼續成長。
陶瓷 / Ceramic
漆 / Lacquer
71 x 29 x 29 cm
將文字線條與張力描繪刻畫於作品上,再以天然樹漆潤飾其質感。進而嘗試堆塑其文字的量感,讓平面字型,拔地而出,採積木組合之概念,做出立體之效果。接著轉於虛實之變換,使字體放空於穿透中,藉由剛柔、陰陽、虛實之揮灑著墨,再融合陶與漆,樸拙與璀璨之對比,孕育了這次一系列展出作品之主軸。
陶瓷 / Ceramic
漆 / Lacquer
34 x 26 x 65 cm
將文字線條與張力描繪刻畫於作品上,再以天然樹漆潤飾其質感。進而嘗試堆塑其文字的量感,讓平面字型,拔地而出,採積木組合之概念,做出立體之效果。接著轉於虛實之變換,使字體放空於穿透中,藉由剛柔、陰陽、虛實之揮灑著墨,再融合陶與漆,樸拙與璀璨之對比,孕育了這次一系列展出作品之主軸。
陶瓷 / Ceramic
漆 / Lacquer
56 x 39 x 45 cm
從慣用的化妝土運用,與東方紋飾雕刻結合,到柴燒質感之變化,乃至大型陶板製作。總期望於當代藝術領域中,能有屬於東方元素之陶藝面相。也期盼屬於自己的創作模式與作品脈絡,依然仍往前繼續成長。
陶瓷 / Ceramic
漆 / Lacquer
68 x 22.5 x 39 cm
將文字線條與張力描繪刻畫於作品上,再以天然樹漆潤飾其質感。進而嘗試堆塑其文字的量感,讓平面字型,拔地而出,採積木組合之概念,做出立體之效果。接著轉於虛實之變換,使字體放空於穿透中,藉由剛柔、陰陽、虛實之揮灑著墨,再融合陶與漆,樸拙與璀璨之對比,孕育了這次一系列展出作品之主軸。
陶瓷 / Ceramic
漆 / Lacquer
70 x 22 x 73 cm
從慣用的化妝土運用,與東方紋飾雕刻結合,到柴燒質感之變化,乃至大型陶板製作。總期望於當代藝術領域中,能有屬於東方元素之陶藝面相。也期盼屬於自己的創作模式與作品脈絡,依然仍往前繼續成長。
陶瓷 / Ceramic
漆 / Lacquer
90 x 39 x 35 cm
將文字線條與張力描繪刻畫於作品上,再以天然樹漆潤飾其質感。進而嘗試堆塑其文字的量感,讓平面字型,拔地而出,採積木組合之概念,做出立體之效果。接著轉於虛實之變換,使字體放空於穿透中,藉由剛柔、陰陽、虛實之揮灑著墨,再融合陶與漆,樸拙與璀璨之對比,孕育了這次一系列展出作品之主軸。
陶瓷 / Ceramic
漆 / Lacquer
50 x 25 x 54 cm
「饕餮」乃龍生九子其中之一祥獸,而饕餮紋早於商周戰國時期,便可見其篆刻鑄造於青銅器上。在自己以往創作中亦曾零星出現過饕餮紋飾的作品,而今我匯集整理、設計描繪出一系列相關的圖騰作為這次創作的主軸。
陶瓷 / Ceramic
漆 / Lacquer
55 x 20 x 35 cm
將文字線條與張力描繪刻畫於作品上,再以天然樹漆潤飾其質感。進而嘗試堆塑其文字的量感,讓平面字型,拔地而出,採積木組合之概念,做出立體之效果。接著轉於虛實之變換,使字體放空於穿透中,藉由剛柔、陰陽、虛實之揮灑著墨,再融合陶與漆,樸拙與璀璨之對比,孕育了這次一系列展出作品之主軸。
陶瓷 / Ceramic
漆 / Lacquer
208.5 x 112 x 6.5 cm
從慣用的化妝土運用,與東方紋飾雕刻結合,到柴燒質感之變化,乃至大型陶板製作。總期望於當代藝術領域中,能有屬於東方元素之陶藝面相。也期盼屬於自己的創作模式與作品脈絡,依然仍往前繼續成長。
陶瓷 / Ceramic
漆 / Lacquer
41 x 24 x 48.5 cm
將文字線條與張力描繪刻畫於作品上,再以天然樹漆潤飾其質感。進而嘗試堆塑其文字的量感,讓平面字型,拔地而出,採積木組合之概念,做出立體之效果。接著轉於虛實之變換,使字體放空於穿透中,藉由剛柔、陰陽、虛實之揮灑著墨,再融合陶與漆,樸拙與璀璨之對比,孕育了這次一系列展出作品之主軸。
陶瓷 / Ceramic
漆 / Lacquer
多種尺寸
Various Dimensions
2019
從慣用的化妝土運用,與東方紋飾雕刻結合,到柴燒質感之變化,乃至大型陶板製作。總期望於當代藝術領域中,能有屬於東方元素之陶藝面相。也期盼屬於自己的創作模式與作品脈絡,依然仍往前繼續成長。
在作品結構上掌握更簡潔的造型線條,在作品表面上尋求更簡單的紋飾色彩,在現代陶藝的空間裡,貼切地表達自己的文化內涵,在現代陶藝成長過程中,本土性的發展空間一直被忽略,因此我嘗試從民族根源及當代台灣本土意識中,尋求創作題材。
1964 台灣省台中縣清水人
1982 國立大甲高中美工科陶藝組畢業
1987 成立「費揚古」陶藝工作室於清水
1997 設立「桼匋」工作房
2005 於大葉大學兼任講師
2019 任台灣陶藝學會理事長
1988 第一屆北縣美展 第二名
1989 第十六屆北市美展 第二名
1992 第十九屆北市美展 第二名
1993 第一屆工藝設計競賽 第三名
第七屆南瀛美展 南瀛獎
第二十屆北市美展 第一名
第五屆陶藝雙年展 銅牌獎
1994 第一、二、三屆民族工藝獲佳作
連續三屆入選紐西蘭國際陶藝展
1995 第四屆民族工藝獎 三等獎
第四屆葡萄牙國際陶藝展 銅獎
1996 第五屆民族工藝獎 三等獎
第五屆葡萄牙國際陶藝展 入選
1998 澳洲雪梨西普頓國際陶藝展 西普頓獎
第一屆國家傳統工藝獎 三等獎
1999 第二屆國家傳統工藝獎 一等獎
日本石川國際漆藝展 特別賞
2008 第一屆台灣金壼獎 第一名
1988 首展於台北「鹿港小鎮」
1990 「茶壺的世界」第一次全國文化中心巡迴個展 出版「李幸龍茶壺集」
1994 「從傳統到創新」第二次全國文化中心巡迴個展 出版「李幸龍陶藝輯(一)」
1995 「藝術薪火相傳」台中縣立文化中心陶藝個展 出版「李幸龍陶藝輯(二)」
1999 「蛻變之美」 漆陶 新作發表於 鶯歌富貴陶園 出版「李幸龍陶藝輯(三)」
2005 「饕餮之美」 漆陶個展於 鶯歌富貴陶園 出版「李幸龍陶藝輯(四)」
2008 上海—海上山藝廊個展
作品獲:英國 維多利亞博物館、澳洲 西普頓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傳統藝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台灣工藝研究所、鶯歌陶瓷博物館、和成文教基金會、基隆市、台北縣、台中縣、台南縣等文化局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