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陶瓷 / Ceramic
18 x 18 x 23 cm
轉譯服飾成型的思維於器物造型上,是我長時間關注女性身體與服裝間共存關係之結果,透過身體經驗而衍伸出身體感受與裝扮樂趣之交疊意象。建構當代日常表現與溝通的要素,服飾與器物同樣作為服務的載體,無聲的語言連結時代與環境的價值。
陶瓷 / Ceramic
附LED燈
我的創作關注在「瓷土」之應用藝術表現,利用瓷之特性探索器物美的可能。藉由器物邊界所產生的包覆、隔離感而創造的內在空間,寄語屬於季節表情的依偎、迎風飄揚揮舞的瞬逝圖層;抑或是那些於異地創作裡對於過去與未來、歷史與未知的包袱中,紋樣與色彩的重組記憶、跳躍時空的幻想片段,每一個器物都是對於空間與時間猶疑的甜蜜筆記。
陶瓷 / Ceramic
23 x 23 x 19 cm
轉譯服飾成型的思維於器物造型上,是我長時間關注女性身體與服裝間共存關係之結果,透過身體經驗而衍伸出身體感受與裝扮樂趣之交疊意象。建構當代日常表現與溝通的要素,服飾與器物同樣作為服務的載體,無聲的語言連結時代與環境的價值。
陶瓷 / Ceramic
轉譯服飾成型的思維於器物造型上,是我長時間關注女性身體與服裝間共存關係之結果,透過身體經驗而衍伸出身體感受與裝扮樂趣之交疊意象。建構當代日常表現與溝通的要素,服飾與器物同樣作為服務的載體,無聲的語言連結時代與環境的價值。
陶瓷 / Ceramic
我的創作關注在「瓷土」之應用藝術表現,利用瓷之特性探索器物美的可能。藉由器物邊界所產生的包覆、隔離感而創造的內在空間,寄語屬於季節表情的依偎、迎風飄揚揮舞的瞬逝圖層;抑或是那些於異地創作裡對於過去與未來、歷史與未知的包袱中,紋樣與色彩的重組記憶、跳躍時空的幻想片段,每一個器物都是對於空間與時間猶疑的甜蜜筆記。
陶瓷 / Ceramic
27 x 27 x 11 cm
我關注在瓷器創作的探索,利用瓷土的透光性與白的層次,抒發器物之感性並探索器物美的可能。藉由器物所創造的內在空間,表現屬於季節表情的依偎、迎風飄揚揮舞的瞬逝圖層、跳躍時空的幻想片段、紋樣與色彩的重組記憶…。我將這些器物擬視為果實,在光影線條、顏色氣味的交錯中,實體存在的虛與無乘載了一齣屬於自我的流動的詩。我所期盼器物的理想存在形式,是錯落在生命交集的思緒中,屬於平靜的棲地。
陶瓷 / Ceramic
我關注在瓷器創作的探索,利用瓷土的透光性與白的層次,抒發器物之感性並探索器物美的可能。藉由器物所創造的內在空間,表現屬於季節表情的依偎、迎風飄揚揮舞的瞬逝圖層、跳躍時空的幻想片段、紋樣與色彩的重組記憶…。我將這些器物擬視為果實,在光影線條、顏色氣味的交錯中,實體存在的虛與無乘載了一齣屬於自我的流動的詩。我所期盼器物的理想存在形式,是錯落在生命交集的思緒中,屬於平靜的棲地。
陶瓷 / Ceramic
我的創作關注在「瓷土」之應用藝術表現,利用瓷之特性探索器物美的可能。藉由器物邊界所產生的包覆、隔離感而創造的內在空間,寄語屬於季節表情的依偎、迎風飄揚揮舞的瞬逝圖層;抑或是那些於異地創作裡對於過去與未來、歷史與未知的包袱中,紋樣與色彩的重組記憶、跳躍時空的幻想片段,每一個器物都是對於空間與時間猶疑的甜蜜筆記。
陶瓷 / Ceramic
轉譯服飾成型的思維於器物造型上,是我長時間關注女性身體與服裝間共存關係之結果,透過身體經驗而衍伸出身體感受與裝扮樂趣之交疊意象。建構當代日常表現與溝通的要素,服飾與器物同樣作為服務的載體,無聲的語言連結時代與環境的價值。
陶瓷 / Ceramic
我的創作關注在「瓷土」之應用藝術表現,利用瓷之特性探索器物美的可能。藉由器物邊界所產生的包覆、隔離感而創造的內在空間,寄語屬於季節表情的依偎、迎風飄揚揮舞的瞬逝圖層;抑或是那些於異地創作裡對於過去與未來、歷史與未知的包袱中,紋樣與色彩的重組記憶、跳躍時空的幻想片段,每一個器物都是對於空間與時間猶疑的甜蜜筆記。
陶瓷 / Ceramic
我關注在瓷器創作的探索,利用瓷土的透光性與白的層次,抒發器物之感性並探索器物美的可能。藉由器物所創造的內在空間,表現屬於季節表情的依偎、迎風飄揚揮舞的瞬逝圖層、跳躍時空的幻想片段、紋樣與色彩的重組記憶…。我將這些器物擬視為果實,在光影線條、顏色氣味的交錯中,實體存在的虛與無乘載了一齣屬於自我的流動的詩。我所期盼器物的理想存在形式,是錯落在生命交集的思緒中,屬於平靜的棲地。
陶瓷 / Ceramic
43 x 43 x 8 cm
我的創作關注在「瓷土」之應用藝術表現,利用瓷之特性探索器物美的可能。藉由器物邊界所產生的包覆、隔離感而創造的內在空間,寄語屬於季節表情的依偎、迎風飄揚揮舞的瞬逝圖層;抑或是那些於異地創作裡對於過去與未來、歷史與未知的包袱中,紋樣與色彩的重組記憶、跳躍時空的幻想片段,每一個器物都是對於空間與時間猶疑的甜蜜筆記。
陶瓷 / Ceramic
10 x 8 x 7 cm
我關注在瓷器創作的探索,利用瓷土的透光性與白的層次,抒發器物之感性並探索器物美的可能。藉由器物所創造的內在空間,表現屬於季節表情的依偎、迎風飄揚揮舞的瞬逝圖層、跳躍時空的幻想片段、紋樣與色彩的重組記憶…。我將這些器物擬視為果實,在光影線條、顏色氣味的交錯中,實體存在的虛與無乘載了一齣屬於自我的流動的詩。我所期盼器物的理想存在形式,是錯落在生命交集的思緒中,屬於平靜的棲地。
陶瓷 / Ceramic
24 x 24 x 10 cm
轉譯服飾成型的思維於器物造型上,是我長時間關注女性身體與服裝間共存關係之結果,透過身體經驗而衍伸出身體感受與裝扮樂趣之交疊意象。建構當代日常表現與溝通的要素,服飾與器物同樣作為服務的載體,無聲的語言連結時代與環境的價值。
陶瓷 / Ceramic
25.6 x 25 x 12.8 cm
2021
我關注在瓷器創作的探索,利用瓷土的透光性與白的層次,抒發器物之感性並探索器物美的可能。藉由器物所創造的內在空間,表現屬於季節表情的依偎、迎風飄揚揮舞的瞬逝圖層、跳躍時空的幻想片段、紋樣與色彩的重組記憶…。我將這些器物擬視為果實,在光影線條、顏色氣味的交錯中,實體存在的虛與無乘載了一齣屬於自我的流動的詩。我所期盼器物的理想存在形式,是錯落在生命交集的思緒中,屬於平靜的棲地。
陶瓷 / Ceramic
22.5 x 22.5 x 24 cm
我關注在瓷器創作的探索,利用瓷土的透光性與白的層次,抒發器物之感性並探索器物美的可能。藉由器物所創造的內在空間,表現屬於季節表情的依偎、迎風飄揚揮舞的瞬逝圖層、跳躍時空的幻想片段、紋樣與色彩的重組記憶…。我將這些器物擬視為果實,在光影線條、顏色氣味的交錯中,實體存在的虛與無乘載了一齣屬於自我的流動的詩。我所期盼器物的理想存在形式,是錯落在生命交集的思緒中,屬於平靜的棲地。
陶瓷 / Ceramic
我關注在瓷器創作的探索,利用瓷土的透光性與白的層次,抒發器物之感性並探索器物美的可能。藉由器物所創造的內在空間,表現屬於季節表情的依偎、迎風飄揚揮舞的瞬逝圖層、跳躍時空的幻想片段、紋樣與色彩的重組記憶…。我將這些器物擬視為果實,在光影線條、顏色氣味的交錯中,實體存在的虛與無乘載了一齣屬於自我的流動的詩。我所期盼器物的理想存在形式,是錯落在生命交集的思緒中,屬於平靜的棲地。
陶瓷 / Ceramic
16 x 16 x 18 cm
2017
轉譯服飾成型的思維於器物造型上,是我長時間關注女性身體與服裝間共存關係之結果,透過身體經驗而衍伸出身體感受與裝扮樂趣之交疊意象。建構當代日常表現與溝通的要素,服飾與器物同樣作為服務的載體,無聲的語言連結時代與環境的價值。
我關注在瓷器創作的探索,利用瓷土的透光性與白的層次,抒發器物之感性並探索器物美的可能。藉由器物所創造的內在空間,表現屬於季節表情的依偎、迎風飄揚揮舞的瞬逝圖層、跳躍時空的幻想片段、紋樣與色彩的重組記憶…。我將這些器物擬視為果實,在光影線條、顏色氣味的交錯中,實體存在的虛與無乘載了一齣屬於自我的流動的詩。我所期盼器物的理想存在形式,是錯落在生命交集的思緒中,屬於平靜的棲地。
2010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 陶瓷組 碩士學位(MFA)
2014 金澤卯辰山工藝工房 研修結業
2017 東京藝術大學美術研究科美術專攻工藝領域 博士學位
2019 《暮光》,日本金澤
2018 《万葉。類語》,台北富貴陶園、《冰菓》,日本東京
2017 《白華の詩》鍾雯婷個展,日本金澤
2017 《戀果物語》鍾雯婷個展,日本東京、大阪、台北
2015 《薄光》鍾雯婷個展,日本東京
2013 《冰肌玉・惚》鍾雯婷個展,日本金澤
2010 《盛裝》鍾雯婷實用陶瓷個展,台南藝術大學
2009 《瞬逝的羽翼・ephemeral feather》鍾雯婷個展,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
2016 台灣國際金壺獎-「薰風」
2015 滋賀縣立陶藝之森-「白華」
2014 金澤卯辰山工芸工房-「微風雨池畔-柳絮」
2013 台北故宮博物院、全球策略投資基金-「銀白風景」
2012 台北鶯歌陶瓷博物館-「盛裝」
2009 台北鶯歌陶瓷博物館-「內在服裝」
駐村經歷
2010 美國緬因州Haystack工藝學校獎學金駐村創作
2015 6th Artic Clay Center symposium-Porcelain and Paper Clay(芬蘭)
2015 滋賀縣立信樂陶藝之森
2015 13th International Mug Symposium in Český porcelain (捷克)
2022 滋賀縣立信樂陶藝之森(日本文化廳補助事業)
專案經歷
2011 「Cook It Raw(クック・イット・ロー)in ISHIKAWA」晩餐會食器
2012 金澤21世紀美術館咖啡廳餐具
2012 金澤Nikko日航飯店食器「銀白風景」餐盤
2018 虹夕諾雅 星野集團谷關飯店花器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