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s And Forms III
型態 III
2024 6.02 — 7.21
材質創作聯展
Multi-Textural Artwork Exhibition
參展藝術家:史嘉祥 呂文 林安常 林家慶 林瑩真 施惠吟 莊騰翔 黃昱昊 廖建清 鄭銘梵
富貴三義美術館
FUGUEI Art Museum Sanyi Branch


1
1
1
1
富貴三義美術館展出 2024「 型態 III 」材質創作聯展。試圖透過創作者對於材質深層的主、客觀認知和自身對於材質衷情識別,進而將生命情感投射於作品的呈現上;此次展覽作品呈現豐富的型態與多樣風貌,透過展出關注並推廣不同材質之美。
此次邀請十位長期深耕不同材質創作的藝術家參與展出,展品涵蓋木、漆、陶、金屬、紙等等各式豐富不同的材質、技法、風格;創作者在材質的可能性與侷限性中取得其平衡和極致的呈現,以精確的傳遞獨具個人特性的創作語彙,藉由作品展現創作精神與材質特性之美。
樟木 / Camphor Wood
胡粉 / Gofun
壓克力彩 / Acrylic paint
94 x 40 x 108 cm
2024
我選擇以更多隨性並感性的刀法去呈現出土地柔軟且多變的面貌,相較於建築多以機械處理的銳利線條,建築在這系列多以方形、圓形等幾何造型出現,透過這樣的圖形,將人工產物中常見的無機線條比喻為人類文明製作出的產物,在我個人的創作語彙中,常以相對的表現方法或形式來處理作品所呈現的畫面,在這系列中也不例外,利用建築與動物、人為與自然、理性與感性,作為畫面與內容的相對性。
不鏽鋼 / Stainless Steel
黃銅 / Brass
31 x 48 x 15 cm
2022
當創作脫離絕對的既定模式時,得以讓我在過程中隨著發現作品的變化而作調整,使得手中作品有了它自己獨特的展現,好似有生命一般充滿意外。如此創作,需要更多的時間觀察體會並來回調整,但卻能讓我在這過程中,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參與作品的生成。
紙本設色 / Colors On Paper
120 x 75 x 3.5 cm
2024
我在繪畫過程中試著逼近鏡頭移動或 bug 導致破圖出現的瞬間,想像鏡頭視角的轉動,我的身體藉由雙眼在虛擬空間中遊歷。破圖的出現並非破壞了虛擬世界的自在完整,而是溢出了人對物的有限想像,我在畫面中放置植物外觀的色塊,像在無限與失重的空間中新增建模。色塊散落,留白處仍只是什麼都不是的空白。
脫活乾漆 / Hollow Dry Lacquer
岩彩 / Mineral
樟木 / Camphor Wood
15 x 14 x 30 cm
2022
材質技法使用的是「木雕」和「脫活乾漆」,這兩種技法都是亞洲特有且歷史悠久的雕塑表現,日本千年以來的佛像多以此技法製作。乾漆作品在精神上與視覺經驗上有著獨特、難以言喻的質感特色,乾漆作品的基底所呈現的質感是樸素、暗沉的黑褐土色,但經過研磨、塗漆、上色、貼箔,卻可以表現完全不同的效果,不同的風格,卻相同富有質感和層次。
壓克力彩 / Acrylic paint
色粉 / Colorant
油性蠟筆 / Oil Pastel
72.5 x 91 cm
2022
在創作的歷程中,以野生物種為主題,是對於大自然的讚嘆與敬意,透過如同西方中世紀「意象天地」imaginare 的想像,呈現出真實與虛構,花草植物、動物的出現彷彿是能量的帶領者,他們打破畫面的沉靜,藉由繪畫手法與材料的物質性,賦予的是斑駁與不華麗的色彩,如同侘寂的庭園,講述著寂靜卻又無常,讓一切彷彿如時光指示器般由幻想帶出其疆界,清楚的揚示了生命進化的規律,想呈現的是回歸最純粹的內在、最完整的生命之美。
紅銅 / Copper
16 x 10 x 7 cm
2023
植物一直是我創作上的靈感來源,從收集的不同植物種殼或是觀察花朵的開展姿態都給予我許多想法。我嘗試去使用 Fold forming 金屬摺疊成形技法鍛造出不同的單元件,在建構焊接的過程中用生長排列方式去仿造植物樣態,從單元件的層疊排列中去構造空間感,建構我對於居住空間的想像。
不鏽鋼 / Stainless Steel
鍍鈦 / Titanium
45 x 35 x 25 cm
2024
在我們的一生中,有許多不完整、破碎、不敢面對的回憶。這些回憶糾結著我們,使我們不敢釋懷,不敢向前,只能眼睜睜看著時間流逝,卻無法作出改變。但如果我們擺脫這些認知,超越感官的枷鎖,尋找光明之路,或許,我們能發現不一樣的輪廓,對生命有不同的領悟。
樟木 / Camphor Wood
胡粉 / Gofun
壓克力彩 / Acrylic paint
20 x 50 x 43 cm
2023
我選擇以更多隨性並感性的刀法去呈現出土地柔軟且多變的面貌,相較於建築多以機械處理的銳利線條,建築在這系列多以方形、圓形等幾何造型出現,透過這樣的圖形,將人工產物中常見的無機線條比喻為人類文明製作出的產物,在我個人的創作語彙中,常以相對的表現方法或形式來處理作品所呈現的畫面,在這系列中也不例外,利用建築與動物、人為與自然、理性與感性,作為畫面與內容的相對性。
漆畫 / Lacquer Painting
80 x 80 x 6 cm
礦物粉透過窯火的焠鍊釉彩多變,礦物色粉在漆樹 汁液固化後瑰色琦霓,以漆色變圖的漆象傳遞世界 無垠寬廣,而我們怎能固執己域而無法海闊天空。
壓克力彩 / Acrylic Paint
色粉 / Colorant
油性蠟筆 / Oil Pastel
91 x 116.5 cm
2022
在創作的歷程中,以野生物種為主題,是對於大自然的讚嘆與敬意,透過如同西方中世紀「意象天地」imaginare 的想像,呈現出真實與虛構,花草植物、動物的出現彷彿是能量的帶領者,他們打破畫面的沉靜,藉由繪畫手法與材料的物質性,賦予的是斑駁與不華麗的色彩,如同侘寂的庭園,講述著寂靜卻又無常,讓一切彷彿如時光指示器般由幻想帶出其疆界,清楚的揚示了生命進化的規律,想呈現的是回歸最純粹的內在、最完整的生命之美。
不鏽鋼 / Stainless Steel
黃銅 / Brass
22 x 20 x 13 cm
2022
當創作脫離絕對的既定模式時,得以讓我在過程中隨著發現作品的變化而作調整,使得手中作品有了它自己獨特的展現,好似有生命一般充滿意外。如此創作,需要更多的時間觀察體會並來回調整,但卻能讓我在這過程中,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參與作品的生成。
脫活乾漆 / Hollow Dry Lacquer
岩彩 / Mineral
樟木 / Camphor Wood
20 x 20 x 32 cm
2022
材質技法使用的是「木雕」和「脫活乾漆」,這兩種技法都是亞洲特有且歷史悠久的雕塑表現,日本千年以來的佛像多以此技法製作。乾漆作品在精神上與視覺經驗上有著獨特、難以言喻的質感特色,乾漆作品的基底所呈現的質感是樸素、暗沉的黑褐土色,但經過研磨、塗漆、上色、貼箔,卻可以表現完全不同的效果,不同的風格,卻相同富有質感和層次。
紅銅 / Copper
18 x 18 x 11 cm
2024
植物一直是我創作上的靈感來源,從收集的不同植物種殼或是觀察花朵的開展姿態都給予我許多想法。我嘗試去使用 Fold forming 金屬摺疊成形技法鍛造出不同的單元件,在建構焊接的過程中用生長排列方式去仿造植物樣態,從單元件的層疊排列中去構造空間感,建構我對於居住空間的想像。
紙本設色 / Colors On Paper
120 x 90 x 3.5 cm
2024
我在繪畫過程中試著逼近鏡頭移動或 bug 導致破圖出現的瞬間,想像鏡頭視角的轉動,我的身體藉由雙眼在虛擬空間中遊歷。破圖的出現並非破壞了虛擬世界的自在完整,而是溢出了人對物的有限想像,我在畫面中放置植物外觀的色塊,像在無限與失重的空間中新增建模。色塊散落,留白處仍只是什麼都不是的空白。
胡桃木 / Walnut
胡粉 / Gofun
樟木 / Camphor Wood
壓克力彩 / Acrylic paint
53 x 29 x 47 cm
2021
我選擇以更多隨性並感性的刀法去呈現出土地柔軟且多變的面貌,相較於建築多以機械處理的銳利線條,建築在這系列多以方形、圓形等幾何造型出現,透過這樣的圖形,將人工產物中常見的無機線條比喻為人類文明製作出的產物,在我個人的創作語彙中,常以相對的表現方法或形式來處理作品所呈現的畫面,在這系列中也不例外,利用建築與動物、人為與自然、理性與感性,作為畫面與內容的相對性。
台灣檜木 / Taiwan Cypress
金箔 / Gold Foil
樟木 / Camphor Wood
生漆 / Lacquer
16 x 16 x 12 cm
2024
我跟狗兒每天固定出門散步,住在壅擠稠密的台北都會公寓之中,每一回要出家門、下樓梯、移動到公園草地似乎不是一件簡單的任務。精明懶惰的狗兒在真正踏出門之前總會如小孩子賴皮那般的在門口扭動耍賴。但我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特別是疫情緊張的那段時光,感觸尤深,於是我將這樣的動態比擬創作雕刻。
不鏽鋼 / Stainless Steel
黃銅 / Brass
36 x 29 x 11 cm
2022
當創作脫離絕對的既定模式時,得以讓我在過程中隨著發現作品的變化而作調整,使得手中作品有了它自己獨特的展現,好似有生命一般充滿意外。如此創作,需要更多的時間觀察體會並來回調整,但卻能讓我在這過程中,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參與作品的生成。
松木 / Pine
胡粉 / Gofun
樟木 / Camphor Wood
樹酯 / Resin
壓克力彩 / Acrylic paint
28 x 17 x 36 cm
2024
我選擇以更多隨性並感性的刀法去呈現出土地柔軟且多變的面貌,相較於建築多以機械處理的銳利線條,建築在這系列多以方形、圓形等幾何造型出現,透過這樣的圖形,將人工產物中常見的無機線條比喻為人類文明製作出的產物,在我個人的創作語彙中,常以相對的表現方法或形式來處理作品所呈現的畫面,在這系列中也不例外,利用建築與動物、人為與自然、理性與感性,作為畫面與內容的相對性。
925 銀 / 925 Silver
20 x 17 x 13 cm
2023
植物一直是我創作上的靈感來源,從收集的不同植物種殼或是觀察花朵的開展姿態都給予我許多想法。我嘗試去使用 Fold forming 金屬摺疊成形技法鍛造出不同的單元件,在建構焊接的過程中用生長排列方式去仿造植物樣態,從單元件的層疊排列中去構造空間感,建構我對於居住空間的想像。
紙本設色 / Colors On Paper
120 x 70 x 3.5 cm
2024
我在繪畫過程中試著逼近鏡頭移動或 bug 導致破圖出現的瞬間,想像鏡頭視角的轉動,我的身體藉由雙眼在虛擬空間中遊歷。破圖的出現並非破壞了虛擬世界的自在完整,而是溢出了人對物的有限想像,我在畫面中放置植物外觀的色塊,像在無限與失重的空間中新增建模。色塊散落,留白處仍只是什麼都不是的空白。
不鏽鋼 / Stainless Steel
黃銅 / Brass
29 x 26 x 20 cm
2022
當創作脫離絕對的既定模式時,得以讓我在過程中隨著發現作品的變化而作調整,使得手中作品有了它自己獨特的展現,好似有生命一般充滿意外。如此創作,需要更多的時間觀察體會並來回調整,但卻能讓我在這過程中,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參與作品的生成。
陶瓷 / Ceramic
68 x 33 x 22 cm
創作理念源於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探索,將每一塊泥土視為一個潛在的宇宙,每一次塑造都是一次對世界的重新詮釋。將空間視為無限的延伸,陶器不僅可具實用性,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媒介。質感是作品的靈魂,通過粗糙的觸感和細膩的紋理,呈現出自然之美和生命的脈動。不斷創新是我創作的宗旨,總是不滿足於固有的技法和形式,而是不斷探索新的可能性。
脫活乾漆 / Hollow Dry Lacquer
岩彩 / Mineral
台灣檜木 / Taiwan Cypress
42 x 22 x 16 cm
2023
材質技法使用的是「木雕」和「脫活乾漆」,這兩種技法都是亞洲特有且歷史悠久的雕塑表現,日本千年以來的佛像多以此技法製作。乾漆作品在精神上與視覺經驗上有著獨特、難以言喻的質感特色,乾漆作品的基底所呈現的質感是樸素、暗沉的黑褐土色,但經過研磨、塗漆、上色、貼箔,卻可以表現完全不同的效果,不同的風格,卻相同富有質感和層次。
玻璃 / Glass
23 x 30 x 35 cm
運用中華天圓地方的概念,融入極簡主義的幾何造型中。透明的土壤塊體,隱喻大地的穩重,以霧面處理產生柔和視覺效果。鏤空圓形處佈滿花草強調出大自然的美麗,佇留在上的昆蟲凝視著遠方,象徵著從框框裡脫離出來,準備迎向無邊無際的天空展望,自然光的投射展現整體作品的溫柔與生動。向理想勇往直前,向夢想大聲呼喊,向目標勇往飛躍,躍出天開地闊的視野,而洞悉飛鴻騰達的時機。
紙本設色 / Colors On Paper
180 x 106 x 3.5 cm
2024
我在繪畫過程中試著逼近鏡頭移動或 bug 導致破圖出現的瞬間,想像鏡頭視角的轉動,我的身體藉由雙眼在虛擬空間中遊歷。破圖的出現並非破壞了虛擬世界的自在完整,而是溢出了人對物的有限想像,我在畫面中放置植物外觀的色塊,像在無限與失重的空間中新增建模。色塊散落,留白處仍只是什麼都不是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