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陶瓷 / Ceramic
24 x 18 x 30 cm
2021
以豐富色彩的點綴與獸的相連結,詮釋了由個人精神與生理的匱缺所交織的「欲」。獸從文明開化前作為神秘力量的象徵,具有強烈的生存本能。被賦予紋飾的獸是匱缺的自我投射,一個需要被滿足個體的本我。將繪畫的過程視為一種匱缺的心理狀態,不斷地堆疊,欲以填補空缺的部分,來達成自我滿足的慾望。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紋飾也作為美好的的期盼與想像,欲意捕捉消失的錦璱景象,也顯露出慾的另一精神層面。
陶瓷 / Ceramic
24 x 20 x 41 cm
2021
以豐富色彩的點綴與獸的相連結,詮釋了由個人精神與生理的匱缺所交織的「欲」。獸從文明開化前作為神秘力量的象徵,具有強烈的生存本能。被賦予紋飾的獸是匱缺的自我投射,一個需要被滿足個體的本我。將繪畫的過程視為一種匱缺的心理狀態,不斷地堆疊,欲以填補空缺的部分,來達成自我滿足的慾望。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紋飾也作為美好的的期盼與想像,欲意捕捉消失的錦璱景象,也顯露出慾的另一精神層面。
陶瓷 / Ceramic
25 x 16 x 32 cm
2021
以豐富色彩的點綴與獸的相連結,詮釋了由個人精神與生理的匱缺所交織的「欲」。獸從文明開化前作為神秘力量的象徵,具有強烈的生存本能。被賦予紋飾的獸是匱缺的自我投射,一個需要被滿足個體的本我。將繪畫的過程視為一種匱缺的心理狀態,不斷地堆疊,欲以填補空缺的部分,來達成自我滿足的慾望。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紋飾也作為美好的的期盼與想像,欲意捕捉消失的錦璱景象,也顯露出慾的另一精神層面。
陶瓷 / Ceramic
22 x 14 x 26 cm
2021
以豐富色彩的點綴與獸的相連結,詮釋了由個人精神與生理的匱缺所交織的「欲」。獸從文明開化前作為神秘力量的象徵,具有強烈的生存本能。被賦予紋飾的獸是匱缺的自我投射,一個需要被滿足個體的本我。將繪畫的過程視為一種匱缺的心理狀態,不斷地堆疊,欲以填補空缺的部分,來達成自我滿足的慾望。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紋飾也作為美好的的期盼與想像,欲意捕捉消失的錦璱景象,也顯露出慾的另一精神層面。
陶瓷 / Ceramic
31 x 14 x 19 cm
2022
北斗意為古代熨斗的別稱,也有指明方向的涵義。以色彩描繪當下的心境意志,映射心中過去的美好時光。紋飾的美好寓意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保留著希望與期盼。層層堆疊的彩繪是欲以填滿空洞內心的表現,繁複之下是欲的本質。以神話動物為概念,創造出真實與融合拼接器物的生物。神獸的生存本能結合紋飾所賦予的精神需求,是匱缺的載體。
陶瓷 / Ceramic
15 x 13 x 19 cm
2021
以豐富色彩的點綴與獸的相連結,詮釋了由個人精神與生理的匱缺所交織的「欲」。獸從文明開化前作為神秘力量的象徵,具有強烈的生存本能。被賦予紋飾的獸是匱缺的自我投射,一個需要被滿足個體的本我。將繪畫的過程視為一種匱缺的心理狀態,不斷地堆疊,欲以填補空缺的部分,來達成自我滿足的慾望。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紋飾也作為美好的的期盼與想像,欲意捕捉消失的錦璱景象,也顯露出慾的另一精神層面。
陶瓷 / Ceramic
32 x 15 x 32 cm
2021
以豐富色彩的點綴與獸的相連結,詮釋了由個人精神與生理的匱缺所交織的「欲」。獸從文明開化前作為神秘力量的象徵,具有強烈的生存本能。被賦予紋飾的獸是匱缺的自我投射,一個需要被滿足個體的本我。將繪畫的過程視為一種匱缺的心理狀態,不斷地堆疊,欲以填補空缺的部分,來達成自我滿足的慾望。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紋飾也作為美好的的期盼與想像,欲意捕捉消失的錦璱景象,也顯露出慾的另一精神層面。
陶瓷 / Ceramic
31 x 23 x 7 cm
2021
以豐富色彩的點綴與獸的相連結,詮釋了由個人精神與生理的匱缺所交織的「欲」。獸從文明開化前作為神秘力量的象徵,具有強烈的生存本能。被賦予紋飾的獸是匱缺的自我投射,一個需要被滿足個體的本我。將繪畫的過程視為一種匱缺的心理狀態,不斷地堆疊,欲以填補空缺的部分,來達成自我滿足的慾望。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紋飾也作為美好的的期盼與想像,欲意捕捉消失的錦璱景象,也顯露出慾的另一精神層面。
陶瓷 / Ceramic
37 x 17 x 14 cm
2021
以豐富色彩的點綴與獸的相連結,詮釋了由個人精神與生理的匱缺所交織的「欲」。獸從文明開化前作為神秘力量的象徵,具有強烈的生存本能。被賦予紋飾的獸是匱缺的自我投射,一個需要被滿足個體的本我。將繪畫的過程視為一種匱缺的心理狀態,不斷地堆疊,欲以填補空缺的部分,來達成自我滿足的慾望。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紋飾也作為美好的的期盼與想像,欲意捕捉消失的錦璱景象,也顯露出慾的另一精神層面。
陶瓷 / Ceramic
34 x 10 x 44 cm
2021
以豐富色彩的點綴與獸的相連結,詮釋了由個人精神與生理的匱缺所交織的「欲」。獸從文明開化前作為神秘力量的象徵,具有強烈的生存本能。被賦予紋飾的獸是匱缺的自我投射,一個需要被滿足個體的本我。將繪畫的過程視為一種匱缺的心理狀態,不斷地堆疊,欲以填補空缺的部分,來達成自我滿足的慾望。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紋飾也作為美好的的期盼與想像,欲意捕捉消失的錦璱景象,也顯露出慾的另一精神層面。
陶瓷 / Ceramic
27 x 17 x 22 cm
2021
以豐富色彩的點綴與獸的相連結,詮釋了由個人精神與生理的匱缺所交織的「欲」。獸從文明開化前作為神秘力量的象徵,具有強烈的生存本能。被賦予紋飾的獸是匱缺的自我投射,一個需要被滿足個體的本我。將繪畫的過程視為一種匱缺的心理狀態,不斷地堆疊,欲以填補空缺的部分,來達成自我滿足的慾望。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紋飾也作為美好的的期盼與想像,欲意捕捉消失的錦璱景象,也顯露出慾的另一精神層面。
陶瓷 / Ceramic
26 x 17 x 7 cm
2021
以豐富色彩的點綴與獸的相連結,詮釋了由個人精神與生理的匱缺所交織的「欲」。獸從文明開化前作為神秘力量的象徵,具有強烈的生存本能。被賦予紋飾的獸是匱缺的自我投射,一個需要被滿足個體的本我。將繪畫的過程視為一種匱缺的心理狀態,不斷地堆疊,欲以填補空缺的部分,來達成自我滿足的慾望。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紋飾也作為美好的的期盼與想像,欲意捕捉消失的錦璱景象,也顯露出慾的另一精神層面。
陶瓷 / Ceramic
37 x 21 x 23 cm
2021
以豐富色彩的點綴與獸的相連結,詮釋了由個人精神與生理的匱缺所交織的「欲」。獸從文明開化前作為神秘力量的象徵,具有強烈的生存本能。被賦予紋飾的獸是匱缺的自我投射,一個需要被滿足個體的本我。將繪畫的過程視為一種匱缺的心理狀態,不斷地堆疊,欲以填補空缺的部分,來達成自我滿足的慾望。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紋飾也作為美好的的期盼與想像,欲意捕捉消失的錦璱景象,也顯露出慾的另一精神層面。
陶瓷 / Ceramic
17 x 15 x 26 cm
2021
以豐富色彩的點綴與獸的相連結,詮釋了由個人精神與生理的匱缺所交織的「欲」。獸從文明開化前作為神秘力量的象徵,具有強烈的生存本能。被賦予紋飾的獸是匱缺的自我投射,一個需要被滿足個體的本我。將繪畫的過程視為一種匱缺的心理狀態,不斷地堆疊,欲以填補空缺的部分,來達成自我滿足的慾望。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紋飾也作為美好的的期盼與想像,欲意捕捉消失的錦璱景象,也顯露出慾的另一精神層面。
陶瓷 / Ceramic
16 x 11 x 18 cm
2021
以豐富色彩的點綴與獸的相連結,詮釋了由個人精神與生理的匱缺所交織的「欲」。獸從文明開化前作為神秘力量的象徵,具有強烈的生存本能。被賦予紋飾的獸是匱缺的自我投射,一個需要被滿足個體的本我。將繪畫的過程視為一種匱缺的心理狀態,不斷地堆疊,欲以填補空缺的部分,來達成自我滿足的慾望。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紋飾也作為美好的的期盼與想像,欲意捕捉消失的錦璱景象,也顯露出慾的另一精神層面。
陶瓷 / Ceramic
14 x 12 x 11 cm
2021
以豐富色彩的點綴與獸的相連結,詮釋了由個人精神與生理的匱缺所交織的「欲」。獸從文明開化前作為神秘力量的象徵,具有強烈的生存本能。被賦予紋飾的獸是匱缺的自我投射,一個需要被滿足個體的本我。將繪畫的過程視為一種匱缺的心理狀態,不斷地堆疊,欲以填補空缺的部分,來達成自我滿足的慾望。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紋飾也作為美好的的期盼與想像,欲意捕捉消失的錦璱景象,也顯露出慾的另一精神層面。
陶瓷 / Ceramic
27 x 22 x 35 cm
2019
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獸是文明未開化前,將其形象作為原始部落信仰中神秘力量的象徵。期盼能獲得與之相同的力量,逐漸成為部族神聖的圖騰,庇佑後代子孫的護身符。
陶瓷 / Ceramic
18 x 13 x 16 cm
2019
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獸是文明未開化前,將其形象作為原始部落信仰中神秘力量的象徵。期盼能獲得與之相同的力量,逐漸成為部族神聖的圖騰,庇佑後代子孫的護身符。
陶瓷 / Ceramic
29 x 30 x 31 cm
2018
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獸是文明未開化前,將其形象作為原始部落信仰中神秘力量的象徵。期盼能獲得與之相同的力量,逐漸成為部族神聖的圖騰,庇佑後代子孫的護身符。
陶瓷 / Ceramic
22 x 21 x 17 cm
2019
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獸是文明未開化前,將其形象作為原始部落信仰中神秘力量的象徵。期盼能獲得與之相同的力量,逐漸成為部族神聖的圖騰,庇佑後代子孫的護身符。
陶瓷 / Ceramic
20 x 20 x 41 cm
2018
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獸是文明未開化前,將其形象作為原始部落信仰中神秘力量的象徵。期盼能獲得與之相同的力量,逐漸成為部族神聖的圖騰,庇佑後代子孫的護身符。
陶瓷 / Ceramic
30 x 17 x 21 cm
2018
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獸是文明未開化前,將其形象作為原始部落信仰中神秘力量的象徵。期盼能獲得與之相同的力量,逐漸成為部族神聖的圖騰,庇佑後代子孫的護身符。
陶瓷 / Ceramic
22 x 17 x 35 cm
2018
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獸是文明未開化前,將其形象作為原始部落信仰中神秘力量的象徵。期盼能獲得與之相同的力量,逐漸成為部族神聖的圖騰,庇佑後代子孫的護身符。
陶瓷 / Ceramic
25 x 12 x 23 cm
2018
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獸是文明未開化前,將其形象作為原始部落信仰中神秘力量的象徵。期盼能獲得與之相同的力量,逐漸成為部族神聖的圖騰,庇佑後代子孫的護身符。
陶瓷 / Ceramic
24 x 21 x 19 cm
2019
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獸是文明未開化前,將其形象作為原始部落信仰中神秘力量的象徵。期盼能獲得與之相同的力量,逐漸成為部族神聖的圖騰,庇佑後代子孫的護身符。
陶瓷 / Ceramic
複合媒材 / Mixed Media
47 x 21 x 18 cm
2018
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獸是文明未開化前,將其形象作為原始部落信仰中神秘力量的象徵。期盼能獲得與之相同的力量,逐漸成為部族神聖的圖騰,庇佑後代子孫的護身符。
陶瓷 / Ceramic
36 x 15 x 36 cm
2018
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獸是文明未開化前,將其形象作為原始部落信仰中神秘力量的象徵。期盼能獲得與之相同的力量,逐漸成為部族神聖的圖騰,庇佑後代子孫的護身符。
陶瓷 / Ceramic
複合媒材 / Mixed Media
27 x 22 x 19 cm
28 x 29 x 1 cm
2018
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獸是文明未開化前,將其形象作為原始部落信仰中神秘力量的象徵。期盼能獲得與之相同的力量,逐漸成為部族神聖的圖騰,庇佑後代子孫的護身符。
陶瓷 / Ceramic
20 x 13.5 x 13.5 cm
2018
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獸是文明未開化前,將其形象作為原始部落信仰中神秘力量的象徵。期盼能獲得與之相同的力量,逐漸成為部族神聖的圖騰,庇佑後代子孫的護身符。
陶瓷 / Ceramic
27 x 22 x 23 cm
2018
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獸是文明未開化前,將其形象作為原始部落信仰中神秘力量的象徵。期盼能獲得與之相同的力量,逐漸成為部族神聖的圖騰,庇佑後代子孫的護身符。
陶瓷 / Ceramic
30 x 17 x 13 cm
2018
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獸是文明未開化前,將其形象作為原始部落信仰中神秘力量的象徵。期盼能獲得與之相同的力量,逐漸成為部族神聖的圖騰,庇佑後代子孫的護身符。
陶瓷 / Ceramic
16.5 x 16.5 x 13 cm
2019
各式各樣的紋飾經由宗教圖騰的演變、各國文化的差異與時代流行語彙的融合衝擊,不斷地被承襲、複製與組合,有了新的解讀與意義。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紋飾也作為美好的的期盼與想像,欲意捕捉消失的錦璱景象,也顯露出慾的另一精神層面。
陶瓷 / Ceramic
14 x 14 x 12 cm
2018
各式各樣的紋飾經由宗教圖騰的演變、各國文化的差異與時代流行語彙的融合衝擊,不斷地被承襲、複製與組合,有了新的解讀與意義。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紋飾也作為美好的的期盼與想像,欲意捕捉消失的錦璱景象,也顯露出慾的另一精神層面。
陶瓷 / Ceramic
17 x 17 x 11 cm
2018
各式各樣的紋飾經由宗教圖騰的演變、各國文化的差異與時代流行語彙的融合衝擊,不斷地被承襲、複製與組合,有了新的解讀與意義。紋飾的堆疊所蘊含的是時代的精神意志,孕育而生的圖騰與符號是緊緊連結著文化的語言與記憶。紋飾也作為美好的的期盼與想像,欲意捕捉消失的錦璱景象,也顯露出慾的另一精神層面。
李思樺的創作以動物為主題,創造了新時代的「瑞獸」。瑞獸是人類群體的一種圖騰崇拜,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種文化現象,在傳統建築文物上華麗繁複的動物造形與色彩是以帶給人們美好祝福與庇佑的傳世形象而被創造。李思樺追隨了這樣的心意,她深刻明白在人類的信仰文化裡,潛藏人性的弱點或生命的虧缺,冀望一個能夠達成任務的對象,給予力量與勇氣。而這個人們欲求的對象,便是「匱乏」的現實投射,而所有的創作也都是探討心靈、身體匱乏的過程。她不斷挑戰新的、複雜的造形與燒窯技術,以及繁複的捏塑、細膩的雕琢與上彩等細節,演繹出華麗又淡雅的風格,洋溢喜樂的氣氛,精神抖擻,令人驚豔。
2009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畢業
2014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應用藝術研究所 碩士畢業
2010 台灣金壺獎陶藝設計競賽展 入選,當代陶藝館,台灣
2012 第一屆新北市陶藝獎「 陶藝創新獎 創作組 」入選,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台灣
2015 第七屆臺灣金陶獎 社會組銅獎,HCG和成欣業股份有限公司財團法人和成文教基金會,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台灣
2017 第三屆台灣青年陶藝雙年展 台灣青年陶藝獎 3rd
2011 聯展,亞洲當代陶藝交流展,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1506當代美術館,中國
2012 聯展,「大。器」大崎六六當代陶瓷展,嘉義市立交趾陶館,台灣
2012 個展,Solo show「INSTIABLE」, Fine Arts building of University of Arkansas,美國
2012 新域 / 東亞當代陶藝交流展,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台灣
2014 畢業個展,「黼黻蜃景Golden Mirage」,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北畫廊第一展覽空間
2014 「串聯」陶藝創作聯展 ,鶯歌富貴美術館
2015 「卋繪 x 溯相」陶藝創作聯展 ,富貴三義美術館
2018 「琗璱集錦 x 器曰」李思樺 x 丁有彧陶藝創作聯展,鶯歌富貴美術館
2021 「行・色」李思樺 x 張曜昌陶藝創作聯展,鶯歌富貴美術館
2022 「越實」陶藝創作個展,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