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陶瓷 / Ceramic
23 x 23 x 47 cm
2020
「雕釉」的技法,極具挑戰性,首先要以手拉胚成形,經800度的素燒後,以自行調配的釉藥,依圖案設計之色彩,層層上釉,然後再依事先設計的表面圖案,以各式工具磨出需要的色彩與形式,再重新入窯。因為釉藥多達六、七層次,往往要以1230度,燒約15小時以上,工序繁複,技術困難。
陶瓷 / Ceramic
34 x 34 x 36 cm
「雕釉」的技法,極具挑戰性,首先要以手拉胚成形,經800度的素燒後,以自行調配的釉藥,依圖案設計之色彩,層層上釉,然後再依事先設計的表面圖案,以各式工具磨出需要的色彩與形式,再重新入窯。因為釉藥多達六、七層次,往往要以1230度,燒約15小時以上,工序繁複,技術困難。
陶瓷 / Ceramic
21 x 21 x 39.5 cm
2015
「雕釉」的技法,極具挑戰性,首先要以手拉胚成形,經800度的素燒後,以自行調配的釉藥,依圖案設計之色彩,層層上釉,然後再依事先設計的表面圖案,以各式工具磨出需要的色彩與形式,再重新入窯。因為釉藥多達六、七層次,往往要以1230度,燒約15小時以上,工序繁複,技術困難。
陶瓷 / Ceramic
28 x 28 x 35.5 cm
「雕釉」的技法,極具挑戰性,首先要以手拉胚成形,經800度的素燒後,以自行調配的釉藥,依圖案設計之色彩,層層上釉,然後再依事先設計的表面圖案,以各式工具磨出需要的色彩與形式,再重新入窯。因為釉藥多達六、七層次,往往要以1230度,燒約15小時以上,工序繁複,技術困難。
陶瓷 / Ceramic
25 x 25 x 28 cm
「雕釉」的技法,極具挑戰性,首先要以手拉胚成形,經800度的素燒後,以自行調配的釉藥,依圖案設計之色彩,層層上釉,然後再依事先設計的表面圖案,以各式工具磨出需要的色彩與形式,再重新入窯。因為釉藥多達六、七層次,往往要以1230度,燒約15小時以上,工序繁複,技術困難。
陶瓷 / Ceramic
31 x 31 x 11 cm
2013
「雕釉」的技法,極具挑戰性,首先要以手拉胚成形,經800度的素燒後,以自行調配的釉藥,依圖案設計之色彩,層層上釉,然後再依事先設計的表面圖案,以各式工具磨出需要的色彩與形式,再重新入窯。因為釉藥多達六、七層次,往往要以1230度,燒約15小時以上,工序繁複,技術困難。
陶瓷 / Ceramic
24 x 24 x 51 cm
2019
「雕釉」的技法,極具挑戰性,首先要以手拉胚成形,經800度的素燒後,以自行調配的釉藥,依圖案設計之色彩,層層上釉,然後再依事先設計的表面圖案,以各式工具磨出需要的色彩與形式,再重新入窯。因為釉藥多達六、七層次,往往要以1230度,燒約15小時以上,工序繁複,技術困難。
陶瓷 / Ceramic
23 x 23 x 44 cm
2015
「雕釉」的技法,極具挑戰性,首先要以手拉胚成形,經800度的素燒後,以自行調配的釉藥,依圖案設計之色彩,層層上釉,然後再依事先設計的表面圖案,以各式工具磨出需要的色彩與形式,再重新入窯。因為釉藥多達六、七層次,往往要以1230度,燒約15小時以上,工序繁複,技術困難。
陶瓷 / Ceramic
2014
「雕釉」的技法,極具挑戰性,首先要以手拉胚成形,經800度的素燒後,以自行調配的釉藥,依圖案設計之色彩,層層上釉,然後再依事先設計的表面圖案,以各式工具磨出需要的色彩與形式,再重新入窯。因為釉藥多達六、七層次,往往要以1230度,燒約15小時以上,工序繁複,技術困難。
陶瓷 / Ceramic
22 x 22 x 32 cm
2014
「雕釉」的技法,極具挑戰性,首先要以手拉胚成形,經800度的素燒後,以自行調配的釉藥,依圖案設計之色彩,層層上釉,然後再依事先設計的表面圖案,以各式工具磨出需要的色彩與形式,再重新入窯。因為釉藥多達六、七層次,往往要以1230度,燒約15小時以上,工序繁複,技術困難。
陶瓷 / Ceramic
31 x 31 x 36 cm
2016
「雕釉」的技法,極具挑戰性,首先要以手拉胚成形,經800度的素燒後,以自行調配的釉藥,依圖案設計之色彩,層層上釉,然後再依事先設計的表面圖案,以各式工具磨出需要的色彩與形式,再重新入窯。因為釉藥多達六、七層次,往往要以1230度,燒約15小時以上,工序繁複,技術困難。
陶瓷 / Ceramic
27 x 27 x 50 cm
2014
「雕釉」的技法,極具挑戰性,首先要以手拉胚成形,經800度的素燒後,以自行調配的釉藥,依圖案設計之色彩,層層上釉,然後再依事先設計的表面圖案,以各式工具磨出需要的色彩與形式,再重新入窯。因為釉藥多達六、七層次,往往要以1230度,燒約15小時以上,工序繁複,技術困難。
陶瓷 / Ceramic
2014
「雕釉」的技法,極具挑戰性,首先要以手拉胚成形,經800度的素燒後,以自行調配的釉藥,依圖案設計之色彩,層層上釉,然後再依事先設計的表面圖案,以各式工具磨出需要的色彩與形式,再重新入窯。因為釉藥多達六、七層次,往往要以1230度,燒約15小時以上,工序繁複,技術困難。
陶瓷 / Ceramic
22 x 22 x 40 cm
2014
「雕釉」的技法,極具挑戰性,首先要以手拉胚成形,經800度的素燒後,以自行調配的釉藥,依圖案設計之色彩,層層上釉,然後再依事先設計的表面圖案,以各式工具磨出需要的色彩與形式,再重新入窯。因為釉藥多達六、七層次,往往要以1230度,燒約15小時以上,工序繁複,技術困難。
陶瓷 / Ceramic
31 x 31 x 31.5 cm
2015
「雕釉」的技法,極具挑戰性,首先要以手拉胚成形,經800度的素燒後,以自行調配的釉藥,依圖案設計之色彩,層層上釉,然後再依事先設計的表面圖案,以各式工具磨出需要的色彩與形式,再重新入窯。因為釉藥多達六、七層次,往往要以1230度,燒約15小時以上,工序繁複,技術困難。
陶瓷 / Ceramic
2014
「雕釉」的技法,極具挑戰性,首先要以手拉胚成形,經800度的素燒後,以自行調配的釉藥,依圖案設計之色彩,層層上釉,然後再依事先設計的表面圖案,以各式工具磨出需要的色彩與形式,再重新入窯。因為釉藥多達六、七層次,往往要以1230度,燒約15小時以上,工序繁複,技術困難。
陶瓷 / Ceramic
32 x 32 x 37 cm
2017
「雕釉」的技法,極具挑戰性,首先要以手拉胚成形,經800度的素燒後,以自行調配的釉藥,依圖案設計之色彩,層層上釉,然後再依事先設計的表面圖案,以各式工具磨出需要的色彩與形式,再重新入窯。因為釉藥多達六、七層次,往往要以1230度,燒約15小時以上,工序繁複,技術困難。
陶瓷 / Ceramic
34 x 34 x 34 cm
2015
「雕釉」的技法,極具挑戰性,首先要以手拉胚成形,經800度的素燒後,以自行調配的釉藥,依圖案設計之色彩,層層上釉,然後再依事先設計的表面圖案,以各式工具磨出需要的色彩與形式,再重新入窯。因為釉藥多達六、七層次,往往要以1230度,燒約15小時以上,工序繁複,技術困難。
陶瓷 / Ceramic
26 x 26 x 24 cm
2014
「雕釉」的技法,極具挑戰性,首先要以手拉胚成形,經800度的素燒後,以自行調配的釉藥,依圖案設計之色彩,層層上釉,然後再依事先設計的表面圖案,以各式工具磨出需要的色彩與形式,再重新入窯。因為釉藥多達六、七層次,往往要以1230度,燒約15小時以上,工序繁複,技術困難。
陶瓷 / Ceramic
23 x 23 x 72 cm
2018
「雕釉」的技法,極具挑戰性,首先要以手拉胚成形,經800度的素燒後,以自行調配的釉藥,依圖案設計之色彩,層層上釉,然後再依事先設計的表面圖案,以各式工具磨出需要的色彩與形式,再重新入窯。因為釉藥多達六、七層次,往往要以1230度,燒約15小時以上,工序繁複,技術困難。
陶瓷 / Ceramic
27 x 27 x 61 cm
2012
「雕釉」的技法,極具挑戰性,首先要以手拉胚成形,經800度的素燒後,以自行調配的釉藥,依圖案設計之色彩,層層上釉,然後再依事先設計的表面圖案,以各式工具磨出需要的色彩與形式,再重新入窯。因為釉藥多達六、七層次,往往要以1230度,燒約15小時以上,工序繁複,技術困難。
陶瓷 / Ceramic
30 x 30 x 31 cm
2014
「雕釉」的技法,極具挑戰性,首先要以手拉胚成形,經800度的素燒後,以自行調配的釉藥,依圖案設計之色彩,層層上釉,然後再依事先設計的表面圖案,以各式工具磨出需要的色彩與形式,再重新入窯。因為釉藥多達六、七層次,往往要以1230度,燒約15小時以上,工序繁複,技術困難。
陶瓷 / Ceramic
29 x 29 x 38 cm
2014
「雕釉」的技法,極具挑戰性,首先要以手拉胚成形,經800度的素燒後,以自行調配的釉藥,依圖案設計之色彩,層層上釉,然後再依事先設計的表面圖案,以各式工具磨出需要的色彩與形式,再重新入窯。因為釉藥多達六、七層次,往往要以1230度,燒約15小時以上,工序繁複,技術困難。
蘇世雄老師從事陶瓷工藝創作已逾30年,在陶瓷技法的最大貢獻是首創「雕釉」技法,「雕釉」極具挑戰性,以手拉坯成型,經800℃的素燒後,以自行調配的釉藥,依圖案設計之色彩,層層上釉,然後再依事先設計的表面圖案,以各式工具磨出需要的色層與形式;再重新入窯,因釉藥多達六、七層次,以1230溫度燒製15小時以上,工序繁複,技術困難。除個人的創作成就外,蘇老師長期在大專院校的陶瓷教育推廣工作,培育人才逾30年,在工藝領域上貢獻良多。
1935 生於台灣台南市
1959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畢業
1966-1977 私立崑山工業專業學校(現崑山科大)工業設計科科主任
1978-1987 私立台南家政專科學校(現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工科科主任
1978-1984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兼任講師
1999-2006 私立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系專任副教授
2002-2004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應用設計系兼任副教授
台灣陶藝學會歷屆常務監、理事
2003-2009 私立南華大學應用藝術與設計系兼任教授
現職 專業陶藝創作
1993 第二屆和成金陶獎 入選
1994 第三屆和成金陶獎 銀牌獎
1995 第四屆民族工藝獎陶藝類 二等獎
1997 紐西蘭富立彩Fletcher國際陶藝大賽 入選
2000 榮獲文建會頒授「資深文化人」獎牌
2010 榮獲文建會頒發「國家工藝成就獎」
自1985年迄今舉辦陶藝個展三十餘場,國內外聯展二十餘次
201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個展
2012 三義當代陶藝館個展
2014 異花園聯展 鶯歌富貴美術館
2018 雕釉之美陶藝個展 富貴三義美術館
台南市文化中心
鶯歌陶瓷博物館
國立科博館
台北和成金陶獎
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奇美博物館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