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 / Camphor wood
30 x 20 x 65 cm
2021
此次個展創作主題「流動中的禪」,關注於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人心惶惶不安,如何安放內心定睛於一陣風、一株草,甚或是流動不可視的水與煙,便是我與觀者的人生課題。主題「Flow流動」可喻時間、生命的繼起與衰敗,那是宇宙運行的規律,人類無法抵擋;日本攝影大家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於《直到長出青苔》書中論起何謂「悟」?他套一句禪學的話:「不往死,亦不往何處,禪於此。不追尋、不言物。」
樟木 / Camphor wood
26 x 18 x 112 cm
2021
此次個展創作主題「流動中的禪」,關注於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人心惶惶不安,如何安放內心定睛於一陣風、一株草,甚或是流動不可視的水與煙,便是我與觀者的人生課題。主題「Flow流動」可喻時間、生命的繼起與衰敗,那是宇宙運行的規律,人類無法抵擋;日本攝影大家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於《直到長出青苔》書中論起何謂「悟」?他套一句禪學的話:「不往死,亦不往何處,禪於此。不追尋、不言物。」
肖楠 / Incense Cedar
檜木 / Cypress
香杉 / Luanta Fir
80 x 30 x 106 cm
2021
此次個展創作主題「流動中的禪」,關注於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人心惶惶不安,如何安放內心定睛於一陣風、一株草,甚或是流動不可視的水與煙,便是我與觀者的人生課題。主題「Flow流動」可喻時間、生命的繼起與衰敗,那是宇宙運行的規律,人類無法抵擋;日本攝影大家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於《直到長出青苔》書中論起何謂「悟」?他套一句禪學的話:「不往死,亦不往何處,禪於此。不追尋、不言物。」
樟木 / Camphor wood
紅檜 / Red Cypress
非洲柚木 / African Teak
60 x 20 x 79 cm
2021
此次個展創作主題「流動中的禪」,關注於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人心惶惶不安,如何安放內心定睛於一陣風、一株草,甚或是流動不可視的水與煙,便是我與觀者的人生課題。主題「Flow流動」可喻時間、生命的繼起與衰敗,那是宇宙運行的規律,人類無法抵擋;日本攝影大家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於《直到長出青苔》書中論起何謂「悟」?他套一句禪學的話:「不往死,亦不往何處,禪於此。不追尋、不言物。」
樟木 / Camphor wood
27 x 16 x 35 cm
2021
專注於細細品味一花一草、流水炊煙的禪意之中。事物狀態在不經意地呈現,從中領略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大自然的細微脈動;期待喚起觀者學習尊重環境中的每種意象、順承自然與生命過程中的每種經歷,細細品味那時間積累沉澱後最澄澈的風景。
樟木 / Camphor wood
32 x 22 x 34 cm
2021
專注於細細品味一花一草、流水炊煙的禪意之中。事物狀態在不經意地呈現,從中領略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大自然的細微脈動;期待喚起觀者學習尊重環境中的每種意象、順承自然與生命過程中的每種經歷,細細品味那時間積累沉澱後最澄澈的風景。
樟木 / Camphor wood
16 x 16 x 59 cm
2021
專注於細細品味一花一草、流水炊煙的禪意之中。事物狀態在不經意地呈現,從中領略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大自然的細微脈動;期待喚起觀者學習尊重環境中的每種意象、順承自然與生命過程中的每種經歷,細細品味那時間積累沉澱後最澄澈的風景。
樟木 / Camphor wood
35 x 25 x 53 cm
2021
專注於細細品味一花一草、流水炊煙的禪意之中。事物狀態在不經意地呈現,從中領略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大自然的細微脈動;期待喚起觀者學習尊重環境中的每種意象、順承自然與生命過程中的每種經歷,細細品味那時間積累沉澱後最澄澈的風景。
樟木 / Camphor wood
紅檜 / Red Cypress
40 x 18 x 83 cm
2021
專注於細細品味一花一草、流水炊煙的禪意之中。事物狀態在不經意地呈現,從中領略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大自然的細微脈動;期待喚起觀者學習尊重環境中的每種意象、順承自然與生命過程中的每種經歷,細細品味那時間積累沉澱後最澄澈的風景。
樟木 / Camphor wood
檜木 / Cypress
35 x 20 x 50 cm
2021
專注於細細品味一花一草、流水炊煙的禪意之中。事物狀態在不經意地呈現,從中領略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大自然的細微脈動;期待喚起觀者學習尊重環境中的每種意象、順承自然與生命過程中的每種經歷,細細品味那時間積累沉澱後最澄澈的風景。
樟木 / Camphor wood
紅檜 / Red Cypress
39 x 52 x 20 cm
2021
專注於細細品味一花一草、流水炊煙的禪意之中。事物狀態在不經意地呈現,從中領略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大自然的細微脈動;期待喚起觀者學習尊重環境中的每種意象、順承自然與生命過程中的每種經歷,細細品味那時間積累沉澱後最澄澈的風景。
紅檜 / Red Cypress
62 x 33 x 23 cm
2021
專注於細細品味一花一草、流水炊煙的禪意之中。事物狀態在不經意地呈現,從中領略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大自然的細微脈動;期待喚起觀者學習尊重環境中的每種意象、順承自然與生命過程中的每種經歷,細細品味那時間積累沉澱後最澄澈的風景。
肖楠 / Incense Cedar
173 x 58 x 3 cm
2021
早先我的雕塑作品多注重量體與強調造形平滑順暢的線條;近年則因生活的轉變,內心嚮往放鬆的輕盈感與欣賞古沉木風化的質感,遂創作上逐漸轉向將木材挖空、鏤空,減輕材質重量。而始終堅持不懈的是對材質本質的探索,不斷挑戰木材質在雕塑與空間的本質為何?不斷提出質疑與再定義,包含事物為何存在?萬事萬物存在空間中必有其意義,我從人、自然、日常事物、空間、材質等各方面去探討。並透過長時間的心力與勞力投注雕刻中,揣摩自然風化的有機線條,將人為的手感隱沒在其中,在人為與無為之間,模糊了界限,對於豐富性的探索所作的嘗試。
樟木 / Camphor wood
83 x 28 x 108 cm
2021
早先我的雕塑作品多注重量體與強調造形平滑順暢的線條;近年則因生活的轉變,內心嚮往放鬆的輕盈感與欣賞古沉木風化的質感,遂創作上逐漸轉向將木材挖空、鏤空,減輕材質重量。而始終堅持不懈的是對材質本質的探索,不斷挑戰木材質在雕塑與空間的本質為何?不斷提出質疑與再定義,包含事物為何存在?萬事萬物存在空間中必有其意義,我從人、自然、日常事物、空間、材質等各方面去探討。並透過長時間的心力與勞力投注雕刻中,揣摩自然風化的有機線條,將人為的手感隱沒在其中,在人為與無為之間,模糊了界限,對於豐富性的探索所作的嘗試。
檜木 / Cypress
35 x 16 x 134 cm
2021
早先我的雕塑作品多注重量體與強調造形平滑順暢的線條;近年則因生活的轉變,內心嚮往放鬆的輕盈感與欣賞古沉木風化的質感,遂創作上逐漸轉向將木材挖空、鏤空,減輕材質重量。而始終堅持不懈的是對材質本質的探索,不斷挑戰木材質在雕塑與空間的本質為何?不斷提出質疑與再定義,包含事物為何存在?萬事萬物存在空間中必有其意義,我從人、自然、日常事物、空間、材質等各方面去探討。並透過長時間的心力與勞力投注雕刻中,揣摩自然風化的有機線條,將人為的手感隱沒在其中,在人為與無為之間,模糊了界限,對於豐富性的探索所作的嘗試。
樟木 / Camphor wood
檜木 / Cypress
55 x 50 x 44 cm
2021
此次個展創作主題「流動中的禪」,關注於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人心惶惶不安,如何安放內心定睛於一陣風、一株草,甚或是流動不可視的水與煙,便是我與觀者的人生課題。主題「Flow流動」可喻時間、生命的繼起與衰敗,那是宇宙運行的規律,人類無法抵擋;日本攝影大家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於《直到長出青苔》書中論起何謂「悟」?他套一句禪學的話:「不往死,亦不往何處,禪於此。不追尋、不言物。」
樟木 / Camphor wood
28 x 27 x 26 cm
2021
專注於細細品味一花一草、流水炊煙的禪意之中。事物狀態在不經意地呈現,從中領略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大自然的細微脈動;期待喚起觀者學習尊重環境中的每種意象、順承自然與生命過程中的每種經歷,細細品味那時間積累沉澱後最澄澈的風景。
樟木 / Camphor wood
45 x 35 x 32 cm
2021
專注於細細品味一花一草、流水炊煙的禪意之中。事物狀態在不經意地呈現,從中領略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大自然的細微脈動;期待喚起觀者學習尊重環境中的每種意象、順承自然與生命過程中的每種經歷,細細品味那時間積累沉澱後最澄澈的風景。
樟木 / Camphor wood
鐵 / Iron
11 x 10 x 60 cm
2021
作品《流》則反映出作者面對生命與時間之涓滴流逝,選擇以坦然無為的態度面對,把握珍惜每個當下才為重要。
樟木 / Camphor wood
鐵刀木 / Senna Siamea
8 x 6 x 36 cm
2021
作品《花與葉》、《月夜》描述樹葉隨季節改變之美,仿如出土的風化木刻印著時光之逝,作者將時間凝結在此刻,以證明其存在。
樟木 / Camphor wood
鐵刀木 / Senna Siamea
9 x 7 x 38 cm
2021
作品《花與葉》、《月夜》描述樹葉隨季節改變之美,仿如出土的風化木刻印著時光之逝,作者將時間凝結在此刻,以證明其存在。
樟木 / Camphor wood
90 x 87 x 12 cm
2020
早先我的雕塑作品多注重量體與強調造形平滑順暢的線條;近年則因生活的轉變,內心嚮往放鬆的輕盈感與欣賞古沉木風化的質感,遂創作上逐漸轉向將木材挖空、鏤空,減輕材質重量。而始終堅持不懈的是對材質本質的探索,不斷挑戰木材質在雕塑與空間的本質為何?不斷提出質疑與再定義,包含事物為何存在?萬事萬物存在空間中必有其意義,我從人、自然、日常事物、空間、材質等各方面去探討。
紅檜 / Red Cypress
鐵 / Iron
30 x 30 x 80 cm
2021
近年內心嚮往放鬆的輕盈感與欣賞古沉木風化的質感,遂創作上逐漸將木材挖空、鏤空,減輕材質重量。並從人、自然、日常事物、空間、材質等各方面去探討,揣摩自然風化的有機線條,將人為的手感隱沒在其中,嘗試在人為與無為之間,模糊了界限。
檜木 / Cypress
40 x 42 x 16 cm
2021
作品《花與葉》、《月夜》描述樹葉隨季節改變之美,仿如出土的風化木刻印著時光之逝,作者將時間凝結在此刻,以證明其存在。
樟木 / Camphor wood
59 x 46 x 22 cm
2019
《時光皺褶》系列作品是作者思考木材質與表現物之間的關係,造形主軸的「紙」是書寫情感、紀錄事項的物件,為文化傳遞、知識延續的載體,往往被人隨手一揉丟到回收筒。但作者將它再撿起打開時,那樹枝狀的分布、皺褶的紋路,彷彿一整座森林的景致躍然浮現;那是一種被時間、被記憶層層疊疊反覆積累的生命力,作品名稱《時光皺褶》慨然而生。而每一件作品以自動性表現的揉紙團為本,再順應木頭有機造形進而發展,反映作者內心對於人生「順勢而為而有所不為」的感悟體會。
樟木 / Camphor wood
栓木 / Sen wood
70 x 40 x 23 cm
2020
早先我的雕塑作品多注重量體與強調造形平滑順暢的線條;近年則因生活的轉變,內心嚮往放鬆的輕盈感與欣賞古沉木風化的質感,遂創作上逐漸轉向將木材挖空、鏤空,減輕材質重量。而始終堅持不懈的是對材質本質的探索,不斷挑戰木材質在雕塑與空間的本質為何?不斷提出質疑與再定義,包含事物為何存在?萬事萬物存在空間中必有其意義,我從人、自然、日常事物、空間、材質等各方面去探討。
檜木 / Cypress
柚木 / Teak
98 x 29 x 24 cm
2014
選擇以理性簡化的造型,創造被包裹的幾何方體與塊面,感性地描述作者內心創作的心靈居所,這也是我持續追求「雕塑實體空間轉換成一種視覺影響心理的內部空間」之表現;作品包覆外在的特徵,隱約成為透露內在形體的線索,進而引導觀者對於內在空間的想像。
樟木 / Camphor wood
127 x 174 x 12 cm
2019
《時間風景》以詩意化的空間場域呈現,那些似曾相似的風景,隱約在作品柵欄縫隙間看見,呈現自然與人工的和諧狀態。事物狀態在不經意地呈現,從中領略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大自然的細微脈動;期待喚起觀者學習尊重環境中的每種意象、順承自然與生命過程中的每種經歷,細細品味那時間積累沉澱後最澄澈的風景。
樟木 / Camphor wood
鐵 / Iron
58 x 29 x 25 cm
2019
“物的靈魂”系列。萬物有靈,就用生活中最常見的物品,做出它們靈魂抽離的样子。其實這一系列也是我生活中的一些感受,内在的亮度、内在的引力、内在的空虚……
樟木 / Camphor wood
砂 / Sand
55 x 19 x 15 cm
2020
佛家語:世界有「成住壞空」、人有「生老病死」、事物有 「生住異滅」;這些古沉木因緣傾倒枯萎而深埋,本隨時間風化蟲食乃至消逝,卻在千年後被人們挖掘甚至收藏雕刻。好似人們的生命樂章雖有高潮、亦有低盪無法預測,如此的「無常遂是有常」的變化,引起了作者對時間軌跡與木材質自然生命過程的關注,進而發展出風化木系列的創作。
樟木 / Camphor w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