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人造纖維 / Fiber
壓克力顏料 / Acrylic Paint
166 x 87 cm(單件 / 兩件組)
2024
以傳統金色的沙地為基底,象徵著大地的穩定和生命的根源。此幅山水多用崇山峻嶺與飛瀑,暗示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困難與挑戰。米白色的雲霧則成為畫面的主體之一,覆蓋著大部分山水,這種朦朧感表達了人生中不可預測的變化。從近景的深綠色仙山到中景的黄棕色,再到遠景的淡綠色粉紅色,逐漸變淡的色調強烈暗示了距離的遞進與時光的流逝。這些山脈代表了人生的不同階段——從穩定的成長期,到中年的成熟與繁盛,再到晚年的淡然與超脫。两匹依偎著的大馬給畫面帶來了一些安全感,依偎姿態就像是面對無常的人生旅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係是我們能夠倚靠的核心力量。在仙山上點綴著的盛開花樹,隱約透漏的盛放氣息帶來些慰藉的精神力量。
人造纖維 / Fiber
壓克力顏料 / Acrylic Paint
112.5 x 86 cm
2024
這些仙山都位於環形刻畫著枯山水紋路的沙地之上,環繞著如同宇宙運行般的圈圈,象徵著生命中的循環與變化——一個小宇宙中的無常與永恆並存,讓我們明白無常並非終結,而是自然的秩序。位居前景中心的是一隻棕色的馬匹朝著遠方的大仙山前行,馬匹背對觀者,象徵著每個人在面對未知時的孤獨感,卻同時表達出對遠方目標的不懈追尋。夜空中的閃爍的微光像是遠方的啟示或內心的靈光閃現,這種孤獨並不悲傷,而是一種富有力量的獨立與決心。
人造纖維 / Fiber
壓克力顏料 / Acrylic Paint
86 x 159 cm
2024
錯落排列卵石、仙山花樹和馬匹等元素,創造一個象徵性且富有動感的世界。斑駁卵石由遠至近漸變,形成了一種視覺上的韻律感。視覺的焦點從遠方想要跟隨的小馬,最終聚焦在一隻剛越過山丘的小馬,這種動態元素賦予作品強烈的行動感和生命力,也強調了前進、探索和突破的主題。仙山本身,頂部呈藍綠色,漸層過渡至底部的粉棕色,採用類似刺繡長針的織法,彎曲的紗線如同晃動的筆觸營造出畫面中的不確定性與動態感,而抽象的水窪或倒影,反映出現實中天空的雲朵,抑或是夢境的模糊邊界,為作品增添了一層神秘的氛圍,襯托了探索者在未知旅程中天真無畏的態度。
人造纖維 / Fiber
壓克力顏料 / Acrylic Paint
102 x 86.5 cm(單件 / 兩件組)
2024
以大馬帶領著小馬前行的動態場景,開啟觀者逐漸往畫面不同仙山的探尋之旅。這裡的馬匹象徵了生命旅途中的伴隨與支持——是一種平靜而堅定的力量,讓我們在面對生活的挑戰與變化時仍能保持鎮定與堅韌。這幅作品的整體意象不僅在視覺上引導觀者的目光,還在情感與精神層面上展現了一段成長與自我掌控的過程。
人造纖維 / Fiber
壓克力顏料 / Acrylic Paint
87 x 114 cm
2024
豐饒的金色沙地上覆蓋著靄靄白雪,米白色、淺色系的主調,經由細緻的顏色、分層、光線處理和點陣化效果,這樣的色彩和質感對比透露出一種靜謐。而畫面上方抽象的粉紅色晚霞以小比例色塊的形式呈現,在平靜中渲染出超現實的人工感。近景小馬所處的山丘外圈雪地上隱約有著一圈淡藍色的水漬,像是時間療癒的痕跡,或是大自然無常變幻的隱喻,為整個畫面帶來了一絲涼意。深色的兩只小馬使視線做了停頓的作用,凸顯了牠們對視的姿態,它們像是探尋著彼此的連結或共鳴,反映了人際關係中真誠的情感與互動。
人造纖維 / Fiber
壓克力顏料 / Acrylic Paint
115 x 86 cm
2024
深色的背景更鮮明地襯托出仙山的主體,與山體數位化閃爍的象徵性元素形成對比,喚起觀者對現代生活中不斷變動的現實的思考。左側的仙山最高聳,彷彿象徽思想上的挑戰與靈性成長的巔峰。與之呼應的白色飛瀑如思想的流動,穿越堅硬的山體直達山腳,象徵思維的突破與精神的覺醒。右上方的遠山上,一匹馬正邁步登峰,目光回望著腳下的山巒,彷彿在暗示一種沉思——它不僅回顧過去的旅程,也在思索未來的方向。這匹馬如同一位隱士,象徵著離群索居、尋求內在智慧的孤獨旅者。即使己經達到了目標,它依然在反思與內省。在這幅作品中,孤獨並非消極的狀態,而是一種內在成長與自我覺醒的必經過程。
人造纖維 / Fiber
棉 / Cotton
黃銅 / Brass
40 x 40 x 7 cm
2018
〈雙雙〉、〈迷藏〉為遊園的延續,透過一對蝴蝶在自然中輕盈自由嬉戲的姿態,表達愛人在分離和困難面前仍然保持著對彼此的深情與追求,展現了愛的力量和價值。
人造纖維 / Fiber
棉 / Cotton
黃銅 / Brass
40 x 40 x 7 cm
2018
〈雙雙〉、〈迷藏〉為遊園的延續,透過一對蝴蝶在自然中輕盈自由嬉戲的姿態,表達愛人在分離和困難面前仍然保持著對彼此的深情與追求,展現了愛的力量和價值。
人造纖維 / Fiber
羊毛 / Wool
蠶絲 / Silk
50 x 50 x 4.5 cm
2016
〈湖春行〉如黑白老照片為這些記綠拉起了序幕,〈湖春行〉為故鄉花蓮過去觀光勝地的湖景,前景則是宋代團扇的枝影小景,作品中強化對比的元素,流轉的現代風景與雋永的山水以粗曠羊毛線大膽留白與細緻光澤的墨色蠶絲線相對應。
人造纖維 / Fiber
壓克力顏料 / Acrylic Paint
126 x 78 x 4.5 cm
( 單件尺寸 / 三件組 )
2023
“仙山”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詞語,常被描繪為一個超越塵俗的境地,與永恆、靈性和和諧相聯繫。“無常”則是佛教和道教中常見的概念,強調萬物皆無常,一切都在變化,世界是無常的流轉。〈無常仙山I〉以對立的“仙山”永恆與“無常”變化做動靜結合,枯山水點石中勾勒山水畫中的小溪瀑布、苔蘚立石旁流動飄渺的雲霧,流動感強烈的細沙碎石,以表達一種超越世俗、抵達永恆的境界,同時又對萬物變化的現實性有所反映。
人造纖維 / Fiber
棉 / Cotton
應用軟體 / Application
35.5 x 300 x 4.5 cm
( 單件尺寸 / 三件組 )
2020
有許多的民間傳說指出蓬萊仙島可能是指現今的台灣或日本,仙山系列的〈擬蓬萊〉作品便是以這個「虛擬真實之物」似真非真的有趣討論而展開。《山海經・海內十州記 》主張蓬萊仙島的周圍都是巨浪的冥海環繞著,就像烏托邦具有遙不可及的空間性質,成為人類集體潛意識中難以尋覓的美好仙境。蓬萊的永生象徵和冥海的無常變化形成了一種對比,突顯了人類對於不朽的渴望,同時也有對於無法預測的變化的敬畏。
人造纖維 / Fiber
木 / Wood
棉 / Cotton
90 x 91 cm
《園林-仙境在人間》片頭提及﹕”…從這裡,我們穿越歷史與傳說。沿著花園的小徑,尋訪我們的來處與歸處。”女性的角色、躁動的憧憬和猶疑的選擇,風景園林與時間季節交疊,穿梭其中,這些虛構的景致就像是矛盾集合的多元體,讓觀者尋覓解讀隱含意義,並且企圖透過形式的安排,讓風景、園林、文學或織物等這些承載著與人息息相關的文化意義得以顯現。
人造纖維 / Fiber
壓克力 / Acrylic
棉 / Cotton
複合媒材 / Mixed Media
188 x 94 x 5 cm
《園林-仙境在人間》片頭提及﹕”…從這裡,我們穿越歷史與傳說。沿著花園的小徑,尋訪我們的來處與歸處。”女性的角色、躁動的憧憬和猶疑的選擇,風景園林與時間季節交疊,穿梭其中,這些虛構的景致就像是矛盾集合的多元體,讓觀者尋覓解讀隱含意義,並且企圖透過形式的安排,讓風景、園林、文學或織物等這些承載著與人息息相關的文化意義得以顯現。
人造纖維 / Fiber
棉 / Cotton
木 / Wood
90 x 94 cm
《園林-仙境在人間》片頭提及﹕”…從這裡,我們穿越歷史與傳說。沿著花園的小徑,尋訪我們的來處與歸處。”女性的角色、躁動的憧憬和猶疑的選擇,風景園林與時間季節交疊,穿梭其中,這些虛構的景致就像是矛盾集合的多元體,讓觀者尋覓解讀隱含意義,並且企圖透過形式的安排,讓風景、園林、文學或織物等這些承載著與人息息相關的文化意義得以顯現。
人造纖維 / Fiber
蠶絲 / Silk
複合媒材 / Mixed Media
73 x 92 x 6 cm
《園林-仙境在人間》片頭提及﹕”…從這裡,我們穿越歷史與傳說。沿著花園的小徑,尋訪我們的來處與歸處。”女性的角色、躁動的憧憬和猶疑的選擇,風景園林與時間季節交疊,穿梭其中,這些虛構的景致就像是矛盾集合的多元體,讓觀者尋覓解讀隱含意義,並且企圖透過形式的安排,讓風景、園林、文學或織物等這些承載著與人息息相關的文化意義得以顯現。
人造纖維 / Fiber
棉 / Cotton
壓克力 / Acrylic
90 x 93 cm
《園林-仙境在人間》片頭提及﹕”…從這裡,我們穿越歷史與傳說。沿著花園的小徑,尋訪我們的來處與歸處。”女性的角色、躁動的憧憬和猶疑的選擇,風景園林與時間季節交疊,穿梭其中,這些虛構的景致就像是矛盾集合的多元體,讓觀者尋覓解讀隱含意義,並且企圖透過形式的安排,讓風景、園林、文學或織物等這些承載著與人息息相關的文化意義得以顯現。
人造纖維 / Fiber
木 / Wood
棉 / Cotton
160 x 46 cm
《園林-仙境在人間》片頭提及﹕”…從這裡,我們穿越歷史與傳說。沿著花園的小徑,尋訪我們的來處與歸處。”女性的角色、躁動的憧憬和猶疑的選擇,風景園林與時間季節交疊,穿梭其中,這些虛構的景致就像是矛盾集合的多元體,讓觀者尋覓解讀隱含意義,並且企圖透過形式的安排,讓風景、園林、文學或織物等這些承載著與人息息相關的文化意義得以顯現。
人造纖維 / Fiber
木 / Wood
棉 / Cotton
70 x 70 x 4.5 cm
2022
《園林-仙境在人間》片頭提及﹕”…從這裡,我們穿越歷史與傳說。沿著花園的小徑,尋訪我們的來處與歸處。”女性的角色、躁動的憧憬和猶疑的選擇,風景園林與時間季節交疊,穿梭其中,這些虛構的景致就像是矛盾集合的多元體,讓觀者尋覓解讀隱含意義,並且企圖透過形式的安排,讓風景、園林、文學或織物等這些承載著與人息息相關的文化意義得以顯現。
人造纖維 / Fiber
棉 / Cotton
766.5 x 105 x 4.5 cm
2014 - 2015
花蓮山水是我不可分割的成長背景,有無數的生命經驗於此積累。 隨著年齡的增長,在不同時期觀看故鄉的風景總是夾雜著過往的記憶痕跡,每每轉化成出迥然不同的體悟。這片美麗的山水是觀光客眼裡的絕美風景。風景是有距離的,對我而言,這片土地是刻劃在我生命裡無法抹去又不停改變的溫度。如同編寫變奏曲的作曲者般,我以電腦提花梭織技術將不同元素編碼進風景織畫中。從無限豐富的事物屬性中篩選出特殊的元素(符號),增進到非全然再現的質變階段。使家鄉之風景在視覺上產生「變奏」。
人造纖維 / Fiber
壓克力顏料 / Acrylic Paint
70 x 50 cm
2022
選擇這張圖式,別人眼中的你可能正像在夜裡漫無目的遊蕩,沒有訂定明確的目標與目的,但你沒有很緊張。畫面的海浪雖然看似洶湧,但夜色卻有某種浪漫幻想的氣氛。這些散落在海上的島嶼礁石都像是一種誤導,船隻的方向暗示你和他人本質上就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想要釐清第二座山的方向,最好朝著陰影前進-陰影其實構成了仙山的形狀。探索那些潛藏於無意識中的記憶,更深入去看向這片黑暗,或許就能解開情緒不安的源頭。
人造纖維 / Fiber
壓克力顏料 / Acrylic Paint
50 x 74 cm
2022
廣闊的海面只有幽微的光線,引領你獨自前行,畫面看似深沉靜態,就像選擇從所有世俗的事物中退出一樣,但因為知道精神力量的重要性,內心從沒有猶豫閃躲,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追尋目標,散發出強大的行動力。選擇這個圖式的你應該已經思考過自己的生命意義,建議你不要太過習慣孤獨的追尋,分享你的能力引導其他人轉向內心,幫助他人尋找他們的第二座山。
人造纖維 / Fiber
壓克力顏料 / Acrylic Paint
98 x 50 cm
2022
整體背景色彩溫暖光亮,象徵在太陽下即將展開充滿活力的一場旅程。而瀑布下白紗耙出飛濺的水花符號,船的位置在高聳懸崖瀑布的邊緣,都代表著旅程中未知的冒險。喜歡這張圖式的觀者,尋找第二座山時,不妨先撇除長大成人後的複雜現實想法,回歸到最符合你本性單純的赤子之心,忠於自己最原始的渴望,就像小時候的我們沒有顧忌太多地去表達行動,旅程中遇到了問題再逐步去處理調整就好。
人造纖維 / Fiber
壓克力顏料 / Acrylic Paint
50 x 75 cm
2022
除了船隻,沒有任何的暖色,你很獨立並且擅長自我控制,水面下的山體遠遠大於水面上,暗示在某些情況中你容易選擇自我隱忍或犧牲,也許你是視為追尋更高層次的心靈體驗,必須經過非常艱辛的修行,而處在一個沉潛的狀態。選擇這個圖式的人,建議你用全新的視角與眼界去正視以前不斷困惑著你的種種問題,不要使用從前僵化與忍耐的思考模式。換個角度以退為進,把心靈沉澱下來,才能夠看清楚生命中的事物以及全貌,如果果斷地把風景畫面顛倒,就會發現船隻已快抵達閃閃發光的仙山。
人造纖維 / Fiber
壓克力顏料 / Acrylic Paint
64.5 x 91.5 cm
2022
我們看到的景象是一片和諧色系平靜緩和的海域,但畫面裡似乎瀰漫著一層霧氣,我們不確定海浪是平靜或是暗湧,就像隱藏在意識下的不安騷動,讓我們不知道該如何進入我們自己的內心,但最特別的是海域中早已開出一條通往山林的小徑。喜歡這張圖式的觀者,其實是非常懂得平衡二元對立,掌握理性與感性的能力,平和不偏激地分辨一切事物,有自己的中庸之道。只是尋找重要方向時,不免會擔心自己是否看不到問題的全貌,建議你相信自己的信念與延展性,集中精神在提升自己的心靈與靈魂。
人造纖維 / Fiber
壓克力顏料 / Acrylic Paint
50 x 80 cm
2022
鮮明飽滿的色彩,大大小小的山域環繞著水域,兩只船隻不停無限環繞航行著。這像是被施過魔法後產生律動性的景色,或者像是精心設計創造的玩具模型讓孩童們樂此不疲地玩耍。選擇這個圖式的你具有創造性善於將不同元素組織整合,除了好奇心之外還有主動執行實現計畫的能力。對於目標,你其實已經萬事具備,可以留意是否到了開始著手的好時機,清楚的方向感和意志力的貫徹,大大提升實現冒險的可能性。
人造纖維 / Fiber
壓克力顏料 / Acrylic Paint
91.5 x 57 cm
2022
畫面只有一座高聳的山,相當於建構的自我,過程中築起自尊、地位以證明自己的能力,同時也像是一種自我保護,山越高聳陡峭時,自己越感到成就,但同時也愈容易成為閃電的目標。閃電意味著外在的變動與內心的震撼,原本安逸的地方有可能被摧毀或有所變遷,如果不畏懼地看穿虛構的自我,重新是省思自己的人生,一次又一次的閃電也會被匯集轉化成重生的能量,船隻也乘風破浪繼續航行。
人造纖維 / Fiber
壓克力顏料 / Acrylic Paint
61 x 85 cm
2022
暗夜包裹著雲海,雲海包裹著水池,水池包裹著仙山。這是一個帶領你突破層層潛意識的圖式,也許你的生活選擇會處於寂寞的困境,因此感到痛苦,但星星的出現是劇變之後的寧靜,代表你的內心仍是充滿希望和諧,能夠平靜療癒地生產生命之泉般滋養灌溉身心的山林。選擇這個圖式可以用靜坐冥想的方式,保持與潛意識的連結,不經常讓外在的風暴影響內心的寧靜,要堅守信心看待眼前的逆境。
提花織畫的顯像必須將圖稿經過繁複的意匠工序轉譯成織紋組織結構的變化,再經過費時費力的整經穿綜,數萬道丟梭打緯使經緯交織而成,明代《天工開物》曾記載提花機結構相當複雜,是當時中國最先進的紡織機械。以織代筆創作度日的自己,無形中也與歷史傳統文化中,在宅院裡從事織布、刺繡、縫紉等女紅的女性生命文化經驗作連結。
《園林-仙境在人間》片頭提及﹕”…從這裡,我們穿越歷史與傳說。沿著花園的小徑,尋訪我們的來處與歸處。”女性的角色、躁動的憧憬和猶疑的選擇,風景園林與時間季節交疊,穿梭其中,這些虛構的景致就像是矛盾集合的多元體,讓觀者尋覓解讀隱含意義,並且企圖透過形式的安排,讓風景、園林、文學或織物等這些承載著與人息息相關的文化意義得以顯現。
1984 出生於花蓮
2003-2007 實踐大學時裝設計系
2012-2015 碩士,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纖維組,台灣
2018 《敘夢》,宜蘭獎,立體造型類,入選,宜蘭,台灣
2018 《借景》,第二十三屆大墩美展,工藝類,優選,台中,台灣
2018 《變奏山水III》,第十九屆磺溪美展,立體工藝類,優選,彰化,台灣
2016 《如何度過一個寒冷的冬天》,洛桑到北京第9屆纖維藝術雙年展,入選,深圳,中國
2016 《變奏風景II》,第42屆纖維慶典,掛毯組,入選,科林斯堡,美國
2016 《分界面》,第18屆迷你纖維藝術,入選,布拉提斯拉瓦,斯洛伐克
2016 《變奏山水I》,臺南新藝獎,入選,台南,台灣
2015 《變奏山水II》,台灣工藝競賽,美術工藝組,一等獎,台北,台灣
2015 《倒影II》,台灣工藝競賽,創新設計組,入選,台北,台灣
2015 《變奏風景III》, 臺灣美術新貌展,平面系列,評審團獎,台中,台灣
2014 《朦朧的詩意》,國際學生競賽-織品與可穿的藝術,WSN獎,香港,中國
2014 《4分33秒》,洛桑到北京第8屆纖維藝術雙年展,優秀獎,南通,中國
2014 《複調》南通當代工藝雙年展,入選,南通,中國
2024「多重面貌 Facies Feminas」,富貴三義美術館,苗栗,台灣
2023「無常仙山 Fleeting Immortality」,鶯歌富貴美術館,新北,台灣
2019「覓園」,虎尾科技大學藝術中心,雲林,台灣
2019 「二又二分之一維度」,黑白切,台中,台灣
2018 「觀園」,葫蘆墩文化中心,台中,台灣
2018 「遊園」,野無境,高雄,台灣
2017 「遊園尋夢」,日升月鴻,台北,台灣
2015 「重返變奏風景」,如果藝術,台中,台灣
2015 「變奏風景」,北畫廊,台南,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