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造纖維 / Fiber
木 / Wood
棉 / Cotton
90 x 91 cm
《園林-仙境在人間》片頭提及﹕”…從這裡,我們穿越歷史與傳說。沿著花園的小徑,尋訪我們的來處與歸處。”女性的角色、躁動的憧憬和猶疑的選擇,風景園林與時間季節交疊,穿梭其中,這些虛構的景致就像是矛盾集合的多元體,讓觀者尋覓解讀隱含意義,並且企圖透過形式的安排,讓風景、園林、文學或織物等這些承載著與人息息相關的文化意義得以顯現。
人造纖維 / Fiber
壓克力 / Acrylic
棉 / Cotton
複合媒材 / Mixed Media
188 x 94 x 5 cm
《園林-仙境在人間》片頭提及﹕”…從這裡,我們穿越歷史與傳說。沿著花園的小徑,尋訪我們的來處與歸處。”女性的角色、躁動的憧憬和猶疑的選擇,風景園林與時間季節交疊,穿梭其中,這些虛構的景致就像是矛盾集合的多元體,讓觀者尋覓解讀隱含意義,並且企圖透過形式的安排,讓風景、園林、文學或織物等這些承載著與人息息相關的文化意義得以顯現。
人造纖維 / Fiber
棉 / Cotton
木 / Wood
90 x 94 cm
《園林-仙境在人間》片頭提及﹕”…從這裡,我們穿越歷史與傳說。沿著花園的小徑,尋訪我們的來處與歸處。”女性的角色、躁動的憧憬和猶疑的選擇,風景園林與時間季節交疊,穿梭其中,這些虛構的景致就像是矛盾集合的多元體,讓觀者尋覓解讀隱含意義,並且企圖透過形式的安排,讓風景、園林、文學或織物等這些承載著與人息息相關的文化意義得以顯現。
人造纖維 / Fiber
蠶絲 / Silk
複合媒材 / Mixed Media
73 x 92 x 6 cm
《園林-仙境在人間》片頭提及﹕”…從這裡,我們穿越歷史與傳說。沿著花園的小徑,尋訪我們的來處與歸處。”女性的角色、躁動的憧憬和猶疑的選擇,風景園林與時間季節交疊,穿梭其中,這些虛構的景致就像是矛盾集合的多元體,讓觀者尋覓解讀隱含意義,並且企圖透過形式的安排,讓風景、園林、文學或織物等這些承載著與人息息相關的文化意義得以顯現。
人造纖維 / Fiber
棉 / Cotton
壓克力 / Acrylic
90 x 93 cm
《園林-仙境在人間》片頭提及﹕”…從這裡,我們穿越歷史與傳說。沿著花園的小徑,尋訪我們的來處與歸處。”女性的角色、躁動的憧憬和猶疑的選擇,風景園林與時間季節交疊,穿梭其中,這些虛構的景致就像是矛盾集合的多元體,讓觀者尋覓解讀隱含意義,並且企圖透過形式的安排,讓風景、園林、文學或織物等這些承載著與人息息相關的文化意義得以顯現。
人造纖維 / Fiber
木 / Wood
棉 / Cotton
160 x 46 cm
《園林-仙境在人間》片頭提及﹕”…從這裡,我們穿越歷史與傳說。沿著花園的小徑,尋訪我們的來處與歸處。”女性的角色、躁動的憧憬和猶疑的選擇,風景園林與時間季節交疊,穿梭其中,這些虛構的景致就像是矛盾集合的多元體,讓觀者尋覓解讀隱含意義,並且企圖透過形式的安排,讓風景、園林、文學或織物等這些承載著與人息息相關的文化意義得以顯現。
人造纖維 / Fiber
木 / Wood
棉 / Cotton
70 x 70 x 4.5 cm
2022
《園林-仙境在人間》片頭提及﹕”…從這裡,我們穿越歷史與傳說。沿著花園的小徑,尋訪我們的來處與歸處。”女性的角色、躁動的憧憬和猶疑的選擇,風景園林與時間季節交疊,穿梭其中,這些虛構的景致就像是矛盾集合的多元體,讓觀者尋覓解讀隱含意義,並且企圖透過形式的安排,讓風景、園林、文學或織物等這些承載著與人息息相關的文化意義得以顯現。
人造纖維 / Fiber
棉 / Cotton
766.5 x 105 x 4.5 cm
2014 - 2015
花蓮山水是我不可分割的成長背景,有無數的生命經驗於此積累。 隨著年齡的增長,在不同時期觀看故鄉的風景總是夾雜著過往的記憶痕跡,每每轉化成出迥然不同的體悟。這片美麗的山水是觀光客眼裡的絕美風景。風景是有距離的,對我而言,這片土地是刻劃在我生命裡無法抹去又不停改變的溫度。如同編寫變奏曲的作曲者般,我以電腦提花梭織技術將不同元素編碼進風景織畫中。從無限豐富的事物屬性中篩選出特殊的元素(符號),增進到非全然再現的質變階段。使家鄉之風景在視覺上產生「變奏」。
人造纖維 / Fiber
壓克力 / Acrylic
70 x 50 cm
2022
選擇這張圖式,別人眼中的你可能正像在夜裡漫無目的遊蕩,沒有訂定明確的目標與目的,但你沒有很緊張。畫面的海浪雖然看似洶湧,但夜色卻有某種浪漫幻想的氣氛。這些散落在海上的島嶼礁石都像是一種誤導,船隻的方向暗示你和他人本質上就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想要釐清第二座山的方向,最好朝著陰影前進-陰影其實構成了仙山的形狀。探索那些潛藏於無意識中的記憶,更深入去看向這片黑暗,或許就能解開情緒不安的源頭。
人造纖維 / Fiber
壓克力 / Acrylic
50 x 74 cm
2022
廣闊的海面只有幽微的光線,引領你獨自前行,畫面看似深沉靜態,就像選擇從所有世俗的事物中退出一樣,但因為知道精神力量的重要性,內心從沒有猶豫閃躲,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追尋目標,散發出強大的行動力。選擇這個圖式的你應該已經思考過自己的生命意義,建議你不要太過習慣孤獨的追尋,分享你的能力引導其他人轉向內心,幫助他人尋找他們的第二座山。
人造纖維 / Fiber
壓克力 / Acrylic
98 x 50 cm
2022
整體背景色彩溫暖光亮,象徵在太陽下即將展開充滿活力的一場旅程。而瀑布下白紗耙出飛濺的水花符號,船的位置在高聳懸崖瀑布的邊緣,都代表著旅程中未知的冒險。喜歡這張圖式的觀者,尋找第二座山時,不妨先撇除長大成人後的複雜現實想法,回歸到最符合你本性單純的赤子之心,忠於自己最原始的渴望,就像小時候的我們沒有顧忌太多地去表達行動,旅程中遇到了問題再逐步去處理調整就好。
人造纖維 / Fiber
壓克力 / Acrylic
50 x 75 cm
2022
除了船隻,沒有任何的暖色,你很獨立並且擅長自我控制,水面下的山體遠遠大於水面上,暗示在某些情況中你容易選擇自我隱忍或犧牲,也許你是視為追尋更高層次的心靈體驗,必須經過非常艱辛的修行,而處在一個沉潛的狀態。選擇這個圖式的人,建議你用全新的視角與眼界去正視以前不斷困惑著你的種種問題,不要使用從前僵化與忍耐的思考模式。換個角度以退為進,把心靈沉澱下來,才能夠看清楚生命中的事物以及全貌,如果果斷地把風景畫面顛倒,就會發現船隻已快抵達閃閃發光的仙山。
人造纖維 / Fiber
壓克力 / Acrylic
64.5 x 91.5 cm
2022
我們看到的景象是一片和諧色系平靜緩和的海域,但畫面裡似乎瀰漫著一層霧氣,我們不確定海浪是平靜或是暗湧,就像隱藏在意識下的不安騷動,讓我們不知道該如何進入我們自己的內心,但最特別的是海域中早已開出一條通往山林的小徑。喜歡這張圖式的觀者,其實是非常懂得平衡二元對立,掌握理性與感性的能力,平和不偏激地分辨一切事物,有自己的中庸之道。只是尋找重要方向時,不免會擔心自己是否看不到問題的全貌,建議你相信自己的信念與延展性,集中精神在提升自己的心靈與靈魂。
人造纖維 / Fiber
壓克力 / Acrylic
50 x 80 cm
2022
鮮明飽滿的色彩,大大小小的山域環繞著水域,兩只船隻不停無限環繞航行著。這像是被施過魔法後產生律動性的景色,或者像是精心設計創造的玩具模型讓孩童們樂此不疲地玩耍。選擇這個圖式的你具有創造性善於將不同元素組織整合,除了好奇心之外還有主動執行實現計畫的能力。對於目標,你其實已經萬事具備,可以留意是否到了開始著手的好時機,清楚的方向感和意志力的貫徹,大大提升實現冒險的可能性。
人造纖維 / Fiber
壓克力 / Acrylic
91.5 x 57 cm
2022
畫面只有一座高聳的山,相當於建構的自我,過程中築起自尊、地位以證明自己的能力,同時也像是一種自我保護,山越高聳陡峭時,自己越感到成就,但同時也愈容易成為閃電的目標。閃電意味著外在的變動與內心的震撼,原本安逸的地方有可能被摧毀或有所變遷,如果不畏懼地看穿虛構的自我,重新是省思自己的人生,一次又一次的閃電也會被匯集轉化成重生的能量,船隻也乘風破浪繼續航行。
人造纖維 / Fiber
壓克力 / Acrylic
61 x 85 cm
2022
暗夜包裹著雲海,雲海包裹著水池,水池包裹著仙山。這是一個帶領你突破層層潛意識的圖式,也許你的生活選擇會處於寂寞的困境,因此感到痛苦,但星星的出現是劇變之後的寧靜,代表你的內心仍是充滿希望和諧,能夠平靜療癒地生產生命之泉般滋養灌溉身心的山林。選擇這個圖式可以用靜坐冥想的方式,保持與潛意識的連結,不經常讓外在的風暴影響內心的寧靜,要堅守信心看待眼前的逆境。
提花織畫的顯像必須將圖稿經過繁複的意匠工序轉譯成織紋組織結構的變化,再經過費時費力的整經穿綜,數萬道丟梭打緯使經緯交織而成,明代《天工開物》曾記載提花機結構相當複雜,是當時中國最先進的紡織機械。以織代筆創作度日的自己,無形中也與歷史傳統文化中,在宅院裡從事織布、刺繡、縫紉等女紅的女性生命文化經驗作連結。
《園林-仙境在人間》片頭提及﹕”…從這裡,我們穿越歷史與傳說。沿著花園的小徑,尋訪我們的來處與歸處。”女性的角色、躁動的憧憬和猶疑的選擇,風景園林與時間季節交疊,穿梭其中,這些虛構的景致就像是矛盾集合的多元體,讓觀者尋覓解讀隱含意義,並且企圖透過形式的安排,讓風景、園林、文學或織物等這些承載著與人息息相關的文化意義得以顯現。
1984 出生於花蓮
2003-2007 實踐大學時裝設計系
2012-2015 碩士,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纖維組,台灣
2018 《敘夢》,宜蘭獎,立體造型類,入選,宜蘭,台灣
2018 《借景》,第二十三屆大墩美展,工藝類,優選,台中,台灣
2018 《變奏山水III》,第十九屆磺溪美展,立體工藝類,優選,彰化,台灣
2016 《如何度過一個寒冷的冬天》,洛桑到北京第9屆纖維藝術雙年展,入選,深圳,中國
2016 《變奏風景II》,第42屆纖維慶典,掛毯組,入選,科林斯堡,美國
2016 《分界面》,第18屆迷你纖維藝術,入選,布拉提斯拉瓦,斯洛伐克
2016 《變奏山水I》,臺南新藝獎,入選,台南,台灣
2015 《變奏山水II》,台灣工藝競賽,美術工藝組,一等獎,台北,台灣
2015 《倒影II》,台灣工藝競賽,創新設計組,入選,台北,台灣
2015 《變奏風景III》, 臺灣美術新貌展,平面系列,評審團獎,台中,台灣
2014 《朦朧的詩意》,國際學生競賽-織品與可穿的藝術,WSN獎,香港,中國
2014 《4分33秒》,洛桑到北京第8屆纖維藝術雙年展,優秀獎,南通,中國
2014 《複調》南通當代工藝雙年展,入選,南通,中國
2019「覓園」,虎尾科技大學藝術中心,雲林,台灣
2019 「二又二分之一維度」,黑白切,台中,台灣
2018 「觀園」,葫蘆墩文化中心,台中,台灣
2018 「遊園」,野無境,高雄,台灣
2017 「遊園尋夢」,日升月鴻,台北,台灣
2015 「重返變奏風景」,如果藝術,台中,台灣
2015 「變奏風景」,北畫廊,台南,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