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ing Light
&
Fleeting Immortality
趨光尋覓 & 無常仙山
2023 10.28 — 12.10
李曜丞&李偵綾雙個展
Dual Exhibition Of Yao-Cheng Li & Chen-Lin Lee
參展藝術家:李曜丞 李偵綾
鶯歌富貴美術館
FUGUEI Art Museum Yingge Branch


1
1
1
1
【 無常仙山 】呈現李偵綾不同創作時光的變遷,作品也體現了當下不斷地在變化中找到平衡與和諧的自我,呈現予人如親臨自然和諧般的寧靜舒坦;李偵綾從事專業創作多年,畢業於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作品曾榮獲台灣工藝競賽美術工藝組一等獎、洛桑到北京第8屆纖維藝術雙年展優秀獎、大墩美展工藝類優選等國內外多個競賽殊榮。
【 趨光尋覓 】呈現的是李曜丞對自然、生活中的細膩觀察和感官體驗轉化,展覽作品呈現極富詩意的景致,也希望從新透過找回心中的那塊桃花源之地,有光且最純潔的那塊初心;從事專職創作的李曜丞,畢業大葉大學造形藝術系,對於攝影有著強烈的喜好和專研,透過攝影對於「光影」敏銳度的延伸,轉換到對雕塑作品上的視角和應用。
蛇紋石 / Serpentine
環氧樹脂 / Epoxy
複合媒材 / Mixed Media
13 x 10 x 25 cm
曾經覺得自己就像身處在一個陰暗的山洞裡,面對前方的未知,數次想停下腳步,離開這不知哪來勇氣的壯遊。但角落一塊塊的石頭為我照亮周圍的道路,心裡的焦慮與不安也是乎得到了緩解,隨之而來的是一個極為清晰的思路 「只有繼續趨光前行才知道這條路通往何處」。
人造纖維 / Fiber
壓克力顏料 / Acrylic Paint
126 x 78 x 4.5 cm
( 單件尺寸 / 三件組 )
2023
“仙山”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詞語,常被描繪為一個超越塵俗的境地,與永恆、靈性和和諧相聯繫。“無常”則是佛教和道教中常見的概念,強調萬物皆無常,一切都在變化,世界是無常的流轉。〈無常仙山I〉以對立的“仙山”永恆與“無常”變化做動靜結合,枯山水點石中勾勒山水畫中的小溪瀑布、苔蘚立石旁流動飄渺的雲霧,流動感強烈的細沙碎石,以表達一種超越世俗、抵達永恆的境界,同時又對萬物變化的現實性有所反映。
溪石 / Kei Stone
環氧樹脂 / Epoxy
複合媒材 / Mixed Media
24 x 8 x 19 cm
曾經覺得自己就像身處在一個陰暗的山洞裡,面對前方的未知,數次想停下腳步,離開這不知哪來勇氣的壯遊。但角落一塊塊的石頭為我照亮周圍的道路,心裡的焦慮與不安也是乎得到了緩解,隨之而來的是一個極為清晰的思路 「只有繼續趨光前行才知道這條路通往何處」。
人造纖維 / Fiber
棉 / Cotton
應用軟體 / Application
35.5 x 300 x 4.5 cm
( 單件尺寸 / 三件組 )
2020
有許多的民間傳說指出蓬萊仙島可能是指現今的台灣或日本,仙山系列的〈擬蓬萊〉作品便是以這個「虛擬真實之物」似真非真的有趣討論而展開。《山海經・海內十州記 》主張蓬萊仙島的周圍都是巨浪的冥海環繞著,就像烏托邦具有遙不可及的空間性質,成為人類集體潛意識中難以尋覓的美好仙境。蓬萊的永生象徵和冥海的無常變化形成了一種對比,突顯了人類對於不朽的渴望,同時也有對於無法預測的變化的敬畏。
蛇紋石 / Serpentine
環氧樹脂 / Epoxy
複合媒材 / Mixed Media
34 x 7 x 37 cm
曾經覺得自己就像身處在一個陰暗的山洞裡,面對前方的未知,數次想停下腳步,離開這不知哪來勇氣的壯遊。但角落一塊塊的石頭為我照亮周圍的道路,心裡的焦慮與不安也是乎得到了緩解,隨之而來的是一個極為清晰的思路 「只有繼續趨光前行才知道這條路通往何處」。
人造纖維 / Fiber
棉 / Cotton
黃銅 / Brass
40 x 40 x 7 cm
2018
〈雙雙〉、〈迷藏〉為遊園的延續,透過一對蝴蝶在自然中輕盈自由嬉戲的姿態,表達愛人在分離和困難面前仍然保持著對彼此的深情與追求,展現了愛的力量和價值。
蛇紋石 / Serpentine
環氧樹脂 / Epoxy
複合媒材 / Mixed Media
18 x 9 x 22 cm
曾經覺得自己就像身處在一個陰暗的山洞裡,面對前方的未知,數次想停下腳步,離開這不知哪來勇氣的壯遊。但角落一塊塊的石頭為我照亮周圍的道路,心裡的焦慮與不安也是乎得到了緩解,隨之而來的是一個極為清晰的思路 「只有繼續趨光前行才知道這條路通往何處」。
人造纖維 / Fiber
棉 / Cotton
黃銅 / Brass
40 x 40 x 7 cm
2018
〈雙雙〉、〈迷藏〉為遊園的延續,透過一對蝴蝶在自然中輕盈自由嬉戲的姿態,表達愛人在分離和困難面前仍然保持著對彼此的深情與追求,展現了愛的力量和價值。
白大理石 / White Marble
環氧樹脂 / Epoxy
複合媒材 / Mixed Media
22 x 9 x 16 cm
曾經覺得自己就像身處在一個陰暗的山洞裡,面對前方的未知,數次想停下腳步,離開這不知哪來勇氣的壯遊。但角落一塊塊的石頭為我照亮周圍的道路,心裡的焦慮與不安也是乎得到了緩解,隨之而來的是一個極為清晰的思路 「只有繼續趨光前行才知道這條路通往何處」。
溪石 / Kei Stone
環氧樹脂 / Epoxy
複合媒材 / Mixed Media
12 x 6 x 20 cm
曾經覺得自己就像身處在一個陰暗的山洞裡,面對前方的未知,數次想停下腳步,離開這不知哪來勇氣的壯遊。但角落一塊塊的石頭為我照亮周圍的道路,心裡的焦慮與不安也是乎得到了緩解,隨之而來的是一個極為清晰的思路 「只有繼續趨光前行才知道這條路通往何處」。
蛇紋石 / Serpentine
環氧樹脂 / Epoxy
複合媒材 / Mixed Media
12.5 x 7 x 31 cm
曾經覺得自己就像身處在一個陰暗的山洞裡,面對前方的未知,數次想停下腳步,離開這不知哪來勇氣的壯遊。但角落一塊塊的石頭為我照亮周圍的道路,心裡的焦慮與不安也是乎得到了緩解,隨之而來的是一個極為清晰的思路 「只有繼續趨光前行才知道這條路通往何處」。
人造纖維 / Fiber
羊毛 / Wool
蠶絲 / Silk
50 x 50 x 4.5 cm
2016
〈湖春行〉如黑白老照片為這些記綠拉起了序幕,〈湖春行〉為故鄉花蓮過去觀光勝地的湖景,前景則是宋代團扇的枝影小景,作品中強化對比的元素,流轉的現代風景與雋永的山水以粗曠羊毛線大膽留白與細緻光澤的墨色蠶絲線相對應。